迄今为止,还没有资料具体地统计出毛主席生前所得的稿费一共有多少,但可以肯定,这个数目很大的。比如在1950年左右,毛主席的著作《毛泽东选集》刚出版时,他的稿费高达100万元人民币。
当然,这份巨额的稿费大多数是来自于海外,比如他的文稿曾出版了俄文版,英文版,匈牙利文版,保加利亚文版等10多个语种的版本。比如1955年1月,中国外交部曾给毛主席转去了保加利亚共产党出版社付给他的《毛选》第一卷的稿费支票,数额为7299400元。
鉴于此,毛主席得知后,曾多次批示,此类稿费,一律退回,毛主席表示,这类稿费一律转送给该国共产党。除此外,毛主席所得的稿费也是巨大的,但是毛主席没有乱花一分钱,他把国外的稿费大多都交给了国家,只有需要的时候才会提取。
对于国内获得的稿费,毛主席都把它交给了中央办公厅下属的特别会计室保管,具体由会计赖祖烈负责,据他回忆,毛主席的稿费主要用途有这么几个,第一,购买书籍,第二,资助社会名流和亲朋老友,第三,用于支付身边的共工作人员调查研究使用,第三,用于家庭生活支出。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在毛主席生前,曾拿出一部分分配过给自己的子女,比如贺子珍曾回忆,在1975年的时候,中央办公厅曾给她送去了两万元,李讷和毛岸青等都收到过这份钱,但在毛主席的账上,毛主席每年动用的稿费都是不到一万元,这足以说明,毛主席在晚年对子女深深的爱。
那么毛主席的稿费具体都花在什么地方呢?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晚年曾接受过记者的采访,记者问她毛主席有没有为孩子们留下这份遗产,李敏表示确实没有,但孩子都收到了父亲资助的几千块,她拿到手的有8000元,还有一台20英寸的彩电,和一台冰箱。这已经是1981年的事情了。
就毛主席的稿费支出,我们选择性地讲述几件事,说明毛主席的金钱观,和他伟大的领袖风范。
首先是买书爱书之人必然爱买书,写书之人也必然爱买书。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甚至把读书当成了一生最大爱好。他不光在书房看书,打仗的时候在马背上看书,出外散步,到哪里休息就在哪里看书,即便是在厕所,他也要看书。
图 | 毛主席在小憩时看书
根据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原局长徐中远回忆,毛主席读书的精神外人似乎无法想象,从中南海丰泽园,到游泳池,再到曾福堂,凡是放书的地方都有书。徐中远说,毛主席每天要读什么书、查什么书、借什么书、买什么书、印什么书等等有关的图书服务工作,都由我们办理,毛主席读过的书,数不胜数,光是丰泽园内他的书,就有是十万册左右。
那么这么多的书是从哪里来的,其中一部分是从战争年代保存过来的,在延安开始,毛主席就珍藏了很多的书籍,有的已经缺文少页了,但毛主席舍不得丢弃,每次转移,他的书都必须带走。
如此1938年出版的《鲁迅全集》,当时由上海出版,毛主席在延安收到后,十分珍惜,爱不释手,转移、行军、打仗,他都一直带在身边,连同其他保存下来的马恩列斯的著作和一些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著作一共有一千多册,一直从延安带到了西柏坡,从西柏坡带进中南海。
建国后,条件好了,毛主席便开始大量买书读书。据徐中远回忆,其中大部分都是根据他老人家自己的读书需要,用他自己的稿费购买的。这十来万册的图书当中,大部分书是经、史、子、集古籍线装书,在他晚年,因为眼睛不太好,他看的书大多数都是大字本,这也是毛主席用稿费购买的。
除了买书外,毛主席的稿费还会资助社会名流和亲朋老友比如1957年,毛主席曾资助杨开慧的好友李淑一,在他给秘书田家英的一份信中可以得到证实。当时资助李淑一每月300元。除了李淑一,还有很多家乡的好友,每次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都会致信秘书:资助300元,从我的稿费中扣除。
我们重点说下章士钊。毛主席每年“还”章士钊2000元的故事想必已经人人尽知,实际上用毛主席的意思来说,这是给他的补助,并不是还钱。当然说是“还钱”也是情理之中。当年,在毛主席青年时代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时期,大多数学生都需要一点学费和路费,但是刚刚毕业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囊中羞涩,毛主席不得已让章士钊开口,最后章士钊给了毛主席两万大洋。
这些钱一部分用于同学们赴法使用,其余的用于后期的革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表示,每年开始“还钱”,每年2000元,在春节前后,准时送上。章士钊已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表示,这部分钱当时是社会名流募捐来的,并非他个人拿出的,但毛主席坚决要还,因为毛主席知道,这份恩情于他来说,于整个新中国来说,都是难以报答的。
所以,从1963年开始,毛主席便开始了这份恩情的报答,每年还2000元给章士钊。到1973年算是“还”完了,秘书以为是真的还钱,便没有再送,毛主席得知后,马上让秘书接着送。当时章士钊专门找到毛主席问情况,毛主席说,口头上咱们说是还钱,实际上这是我给您的一点补助,这份恩情无论如何都报答不完,只要您健在,这份钱每年必须送。话已至此,章士钊泪流满面,此后一直到章士钊去世,这份钱才终止。
除了章士钊这样的革命老前辈,毛主席对社会上的很多穷苦百姓也有资助,叶子龙的夫人蒋英曾在她的文章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大概是50年代初,蒋英的四合院里住4户人家,其中有个拉黄包车的车夫——宋师傅,每天早出晚归,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非常辛苦,后来有一次宋师傅倒下了,得了急性肺病,没钱治病,作为邻居,蒋英去照顾是宋师傅,很晚才回到中南海。毛主席发现蒋英回来很晚,便询问了,蒋英也如实相告。毛主席得知后,泪水肆流,对着蒋英说:快,救人要紧,从我这里拿100元去看望宋师傅去。宋师傅在毛主席的资助下,顺利做了手术,但是还没有半年宋师傅就去世了,毛主席得知了这件事,心里很难受,再次从他的稿费中拿出了300元给了叶子龙,嘱咐叶子龙一定要送到宋师傅的家人手里。
据蒋英回忆,这只是毛主席用自己的稿费资助老百姓的一例,他资助的老百姓又何止一家呢。
除了这部分稿费支出,还有对身边工作人员的支出毛主席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向来是偏爱的,他曾对贺子珍说过这样的话,他说,我这一生为三件事流过泪,一是老百姓生活困苦,二是你受伤,三就是我身边的警卫员牺牲了。
毛主席是全军领袖,警卫员的职责大于天,但每当身边的工作人员,或生病,或受伤,或离开,毛主席都十分伤心,所以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特别关照。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毛主席出门常常被群众认出来,便接纳了罗瑞卿的建议,安排警卫员们都回家探望父母,实际上是带着考察的任务回家的,毛主席便亲自督促这件事,并且给予盘缠。
此外,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很多人都接受过毛主席的资助,比如吴连登在《怀念毛主席》一文记载:“有一年,我家里出了一件事,我侄子玩火把家里的草房给烧了。我很着急,把自己的一点积蓄拿出来,准备寄回去。这消息不知道是谁告诉了主席,主席叫周福明来找我,他对我说:‘主席知道你家里出了事,有困难,特意叫我给你拿来了300元,叫家里把房子修起来。’”
还有朱德魁,朱德魁是毛主席的司机,有一次他生了场大病,毛主席得知后很关心他的病情,那是1970年左右,朱德魁在《我为毛主席开车》一文中曾记录:“当他老人家得知我的病情后,马上派护士长吴旭君给我送来了300元,让我增加点营养,当时我上有老下有小,300元确实不是个小数目,当时毛主席说,让我去杭州上海等地疗养,如果我拿不出钱的话,组织也不方便,他老人家愿意提供他的稿费,给我疗养。”
根据朱德魁回忆,1972年的时候,毛主席又给他送来了300元,这件事从吴旭君那里得到了证实,让吴旭君记忆犹新的还有田云玉,田云玉是毛主席的卫士,调工资的时候,田云玉的工资并不好,因为家里开销很大,田云玉因为工资问题哭了鼻子。
毛主席得知后主动找来田云玉,他说:“我听说了你的工资,确实不多,这样,从我的工资里拿出来一部分,给你发工资行不行?不要国家来负担,你看多少钱合适?”毛主席的关心是发自肺腑的,但是却把田云玉给吓坏了,一时间不敢说话了。
毛主席毛泽东看出了田云玉的心事,直接回答道:“我给你60元可不可以?”田云玉却喃喃自语道:“主席,这怎么能行啊?那样的话,我不就成了你私人的人了?”毛泽东点了点头说:“你说得很多呀,哎,钱真的是一个很让人讨厌的东西,可是没人拿它有办法,每个人总归还是要有的。”此后,每当田云玉家有困难,毛泽东都会叫人送些钱过去,而他自己照旧不会去摸钱。
再比如李银桥,1964年夏天,已经在北京工作的李银桥,专门回到北京去看望毛主席,李银桥曾是毛主席的秘书,和毛主席的感情很深,谈话间,毛主席得知李银桥的家乡河北安平县遭了灾,便吩咐秘书,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1000元给了李银桥。这件事在《毛泽东生活档案》有详细的记载。
除了这些,就是毛主席家庭生活的开销除了买日常的用品,比如牙膏牙刷和衣服等(毛主席几乎很少买这些),就是吃饭和孩子们的开销。
根据毛主席的大管家吴连登回忆,毛主席的家庭开支,一般是从工资里支出,然后才是从稿费中支出。
从1955年开始,全国范围内实行了行政级别工资制度,行政级别被分为1到24级,月工资也是从45元到590元不等,拿最低工资的人,养活五六口之家也不成问题,连同北京的物价津贴,最高的每月可以拿到649.6元。
但毛主席觉得这样差距太大,他主动下调自己的工资,这年七月,毛主席把自己的工资下调到404.8元,一直到他去世,这份工资一直没有变过。具体的家庭开支,有9个项目,其中包括:主食450元、副食品120元、日用品15元、杂支零用18元、房租费49.63元、党费20元、李敏和李讷读书、生活费50元、李云露生活费30元。
这也就说明,毛主席的家庭成员很多,即便是他和夫人江青的工资加起来,也是入不敷出,所以其中的短缺就要从稿费中来补贴。从毛主席的收入开支表看,毛主席的稿费支出中还有其他费用,比如招待私客的费用、给保姆的生活费,给孩子看病的费用,由此可见,即便毛主席是一国领袖,在生活上也是捉襟见肘。
图 | 李银桥(左一)、叶子龙的女儿叶利亚(左四)、徐肖冰(后立者)、李云霞(右二)、韩桂馨(右一)
所以当时毛主席就定了一个开支规定,其中就有一条:严格认真地执行中央关于不准请客送礼的通知中的五条指示:不得大吃大喝,请客送礼,公私不分,铺张浪费,不得用任何名义向地方要东西不付钱。
这里,我们重点说给予贺子珍的资助。实际上,从1937年贺子珍离开延安开始,他们之间的夫妻关系便不在了,但也一直在资助贺子珍和李敏。
早在1935年贺子珍时,毛主席便用自己的稿费为妻子贺子珍买药,当时红军长征到达贵州盘县时,贺子珍所在的总卫生部休养连遭敌机轰炸。为掩护一位受伤的师政委,贺子珍的头部背部14处受伤,其中有的弹片伴随她终生,成为她身体的一部分。1937年,贺子珍去了苏联。
1947年回国后,仍经常生病。毛泽东几次派人四处寻找治病良药,买好送去。贺子珍到了上海后,毛主席曾专门叮嘱陈毅,当时陈毅是上海市的市长,毛主席说:贺子珍身体不好,她的日常开销就从我的稿费中支出。陈毅笑着说:没事,我们上海养得起一个贺子珍。
贺子珍身体不好,李敏多次受父亲毛主席所托去看望贺子珍,也常常带着礼物去,李敏说,爸爸对妈妈的关心是真挚的,1975年贺子珍生病时,中央办公厅曾给贺子珍送去了两万元。毛主席的口信是,当年他在延安所创作的文章,贺子珍也曾帮助抄录,功劳有她一部分。实际上这是对贺子珍的关心。
据李敏回忆,当时妈妈用这部分钱买了一台收音机和电视机,剩下3000元在1984年妈妈去世后,交给了上海市委。
除了给贺子珍,其实也给每个子女一部分,李讷曾坦言,1975年,她和哥哥毛岸青都收到了毛主席留给他们的8000元现金和一台彩电,以及一台冰箱。几个孩子都一样,谁也没有多,但当时李敏在贺子珍身边,没有收到这份钱。
直到1981年,中央办公厅派人来到李敏家里,了解她的生活和要求,李敏说,爸爸生前确实没有留下什么遗产,他给我留下的是宝贵的精神遗产。
不久,中央办公厅给李敏送来了一台20英寸的彩电和一台电冰箱,还有8000元现金,并且告诉李敏,这是你父亲毛主席留给你的。原来当年毛主席都给孩子们留下了8000元,李敏只是刚刚收到。
实际上,相比毛主席的百万稿费,他们的8000元确实不多,但这也说明,毛主席是一国领袖,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即便是自己的子女也不能乱花一分钱,这说明了毛主席至高的金钱观。
1976年9月9日,我们敬爱的毛主席逝世,举国悲恸。至于他的巨额稿酬去向何处,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曾这样回忆。吴连登说:在这位老人的身后,除有几套毛式中山服,剩下的500多元生活费,不论国内还是国外,没有一个存折,也没一分钱存款。
他生前的秘书张玉凤流着泪说:“他将自己的100多万元的稿费全部献给了国家,没给子女家属留下一分……主席的生活十分朴素清廉,老人家艰苦奋斗了一辈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