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是指当一个人被诊断脑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时,基于个人生前的意愿或家属的同意,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等待移植的病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或者捐赠给医学院校用于医学教学。身体健康的成年人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或部分肝脏捐赠给亲属或配偶。
而器官捐献作为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捐献者在帮助了患者的同时,也令我们肃然起敬。
日前,吴阶平医学奖评审委员会终审会议决定,将今年的吴阶平医学奖授予黄洁夫教授,以表彰他对中国器官移植捐赠事业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个奖项被誉为“中国医学界的诺贝尔奖”为啥瞄准了器官移植?今天就来说一说:
汨罗17岁少年车祸身亡 遗体器官捐献救3人
11月14日晚6点,汨罗新市镇八里村,吃过晚饭,何森跟父亲何吉常报备了一声“爸,我出门了。”“好的,早点回啊,儿子。”何吉常像平时一样应了声。何吉常没想到的是,这一别,儿子竟再也没能回到这个家中。一个小时后,儿子的电话里传来噩耗。
根据监控显示,18点52分,何森骑摩托行至汨新大道御景新城大酒店处,迎面而来的行车远光灯似乎十分晃眼,紧接着,何森撞上了路边两个行人,三人当场倒地。没多久救护车赶到,何森和另外两名伤者被送往市人民医院进行救治。
“昨晚医生就告诉我们要有心理准备,但一想到含辛茹苦把他养这么大,我们真的难以接受现实。”何吉常忍住悲痛说,是姐夫建议,与其让孩子一捧骨灰如土,不如把他的器官捐献出来,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他的生命,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妻子和女儿的认同。
得知这一消息,汨罗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岳阳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赶到了现场,让何家了解人体器官捐献的相关政策。何吉常听后很坚定,“如果儿子的器官可以挽救其他人的生命,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安慰,这算是他为这个社会最后做的一点贡献。”随后,何吉常和家人含泪填写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正式为儿子办理了器官捐献手续。
11岁女童捐器官 6名患者受益
11月9日早晨7点,北京,11岁女童雅婷遗体被推进手术室,她的心脏、肝脏、双肾和眼角膜被取下,将分别用于6名病人的移植手术。北京武警总医院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尹利华说,雅婷生前患重症肌无力。
在手术室中,医护人员面对雅婷,并排而立,默哀一分钟。7点40分,一切准备就绪。经家人同意后,医生停止呼吸机,雅婷很快离去,手术正式开始。据医生介绍,大器官要在10分钟内实现快速降温、灌注保存液,否则便无法使用,眼角膜捐献6小时内都可进行。
约3小时后,捐献手术成功。守在手术室外的父母,终于松了一口气。对他们与雅婷来说,这是告别,也是重生。
雅婷是延庆人。据父亲介绍,去年7月,正值暑假,雅婷右眼皮有些下垂,他以为她看电视伤到了眼,带她到医院就诊。辗转多个科室,医生却给出“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他又带雅婷跑了很多医院,所有诊断都如出一辙。
今年9月13日晚,雅婷突然剧烈咳嗽并晕倒,急救车将雅婷送往延庆县医院。雅婷被抢救时,父亲就在一旁。母亲已几近崩溃,在走廊上不忍靠前。医生对他们说:“可能救不了,建议转院。”次日早晨7点,雅婷被送到北京儿童医院,经抢救两个多小时后,被送入ICU病房。此后,在那里度过了50天。
父亲回忆,入院当天,医生就下了病危通知,说孩子可能救不回,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时间一天天地过,雅婷始终未醒。ICU病房有固定探视日期,每次前去,雅婷都是睡了,但还算平静。医生隔几日找他们一次,都是相同的内容,“救不回了”。到了第48天,医生告诉了他们一个几率,“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最好也是植物人”。11月2日,他们将雅婷接回家中。
父亲守在雅婷床前一天一夜。雅婷病情已非常严重,要靠呼吸机维持呼吸,身上插满各种管子,还在发烧,最高时达39度。父亲将平板电脑放在她枕边,播放她最喜欢听的歌,他说:“之前她在ICU病房,看不到。现在看到她受罪,真的受不了。”
他默默做了一个决定:“与其让她继续受折磨,不如让她的一部分活下去……”
雅婷的父亲说:雅婷昏迷的57天中,医生下了无数次病危通知,我们都没有放弃。我甚至想,即便成为植物人,躺在床上,我照顾她到最后一刻。可她回家的那天,看到她受罪,我忽然意识到该放她走。做父母的用尽方法救不了她,只想帮她减轻痛苦。她生病时,学校帮助发起捐款,很多陌生人参与进来,共募集三四万元。我们受到别人救助,自然也要回馈别人。何况,这还能帮孩子“延续生命”。
38岁教师身患重症嘱托家人捐献眼角膜
7月19日,在淮北市人民医院住院部肿瘤科的一间病房内,38岁的梁永新再次陷入昏迷状态。病魔将他折磨地实在没有力气走上他心爱的讲台,也没有力气睁开眼看看病房外的五彩世界。家人说,这些天来,他大多处于这种昏迷状态。而就在前些天清醒时,他已做出一个决定:捐献自己的眼角膜!8月7日,妻子和姐姐来到市红十字会,帮他填写了遗体(器官)捐献申请表。
让我们向所有器官捐献者表达最诚挚的敬意!
移植医学的兴起
器官移植在二十世纪以前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在二十世纪初期,医学界对治疗那些身体某个器官功能严重衰竭的人依旧束手无策。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器官移植在当时只是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
到了五十年代,世界各地的医生开始进行人体试验,但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器官移植的效果不尽人意。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诺华公司发明了免疫抑制药物——环孢素(新山地明)。环孢素的发明使移植后器官存活率大大提高,器官移植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是本世纪尖端医学的重大成就之一。
哪些人可以接受器官移植
● 心脏 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衰竭的人,心脏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 肺脏终末期良性肺部疾病的患者,经过传统内科治疗无法治愈,但估计尚有1-3年存活希望,可考虑进行肺移植手术来改善身体状况。
● 肝脏处于良性肝癌末期,无法用传统内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肝脏移植是唯一的方法。
● 肾脏当一些疾病对肾脏产生损害,肾脏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时,就会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其终末期就是尿毒症。挽救尿毒症患者生命的方法包括透析和肾脏移植。
● 胰脏移植多数是与肾脏移植同时进行的,主要用于治疗晚期糖尿病、I型糖尿病、和胰切除后糖尿病。除了上述,尚有患有脾脏、小肠、盲肠等多种疾病的人也可以通过接受移植手术获得治愈。
数读:我国器官移植状况
自2007年《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卫生计生委依据《条例》规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建立完善我国人体器官移植工作体系。经过8年的努力,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人体器官移植工作体系(包括捐献体系、获取与分配体系、移植临床服务体系、移植后科学注册体系以及移植服务监管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发展。看
14553:截至2015年10月31日,全国实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5318例,捐献大器官14553个。其中,自2015年1月至今已完成捐献2171例,大器官6084个,已超过去年全年捐献总数量。我国每百万人口年捐献率(PMP)较2010年大幅度增长,年器官捐献数量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
这意味着,有相当数量在死亡线上挣扎的重症病患,得到器官移植求生的机会。目前,中国公民身后器官捐献量已跃居亚洲首位。今年,中国预计将有超过 2500 位公民身后捐献器官,器官捐献量接近 1 万个。
10761:2014年我国实施器官移植手术10761例,比2013年增加近1000例,数量上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器官移植术后生存率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3702:2013年8月开始,我国强制使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以下简称COTRS)分配肝脏、肾脏,确保捐献器官的分配科学、高效、公平。自COTRS启动运行以来,通过COTRS自动分配获得器官的受益者已达10320人,目前共有23702人在COTRS中登记等待器官。
4: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解放军第309医院(总参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无锡市人民医院等4所单位分别独立承担肝脏、肾脏、心脏和肺脏移植数据收集与运维等工作,完善信息安全各项措施,数据报送、收集、分析等工作平稳运行。
此外,国家卫生计生委依托各数据中心与COTRS对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监测,同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共同打击器官移植违法违规行为。
看完中国,再说说全世界器官捐献情况
在全世界,器官捐献的数量远远低于需要的人群数,全世界大概有20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每年以11%的速度在增长,每天有10余例患者因为等不到可移植的器官而死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靠药物/透析维持可等待但必须做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与所捐人体器官的数量比例高达50:1。
1,给人类移植猪心脏或将成为现实
今天,由于传染病风险,灵长类动物已经不再被认为是合适的器官捐献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艾滋病病毒从灵长类动物传播到人类,至今还没有有效彻底的医疗方法防御和清除艾滋病毒。
猪已经证明了是比猴子、狒狒更好的捐献者。近日,全世界都在报道:29岁中国女博士杨璐菡作为异种器官移植课题带头人,带领团队在哈佛和eG enesis利用新发明的一种叫做CRISPR-Cas9的“基因剪刀”技术,敲除猪基因组中可能的致病基因,在猪器官移植课题上攻克难关。
移植到人体,为什么猪器官合适?
1、猪的器官和人类器官大小、功能相似,猪的心脏在解剖学上与人类心脏相似,携带传染病的危险较小,而且生长迅速;
2、相比灵长类动物,猪更容易圈养,适合规模化养殖;
3、虽然灵长类动物在基因上与人类更接近,但在器官移植后,它们的疾病更容易实现物种之间的跳跃,传染给人类,这是很危险的。
2.全球首例“移植子宫”婴儿满周岁
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20号报道,世界上首例经“移植子宫”孕育后成功诞下的婴儿,本月已满周岁。宝宝健康活泼,淘气好动,不仅给整个家庭带来满满的快乐,更是让一度不愿为此曝光的父母,终于决定公开身份,与大家一起分享有了孩子后的快乐,并鼓励那些急切需要孩子的病患妇女早日圆梦。
“移植子宫”宝宝名叫文森特。母亲名叫马琳·斯腾伯格,瑞典人,今年37岁,因先天患有MRKH综合征(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2012年在瑞典哥德堡萨尔格学院妇产科接受了子宫移植手术,捐赠者是一名61岁的亲戚。
由于马琳的卵巢功能完整,去年1月,萨尔格学院妇产科团队成功将其一枚胚胎移植到她的移植子宫内,并在9月剖腹产诞下一名体重1.8kg的男婴,成为世界上首例经“移植子宫”孕育后成功诞下的婴儿,这项技术为欧洲20万不孕不育的女性带来了希望。
本文整合自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红网 、京华时报、淮北文明网、90秒、膳博士、看看新闻 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君的微信公号“健康头条号”(jktoutiaohao)
———————————————————
微信号:jktoutiaohao→长按可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