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宁南山发表一篇文章,谈到特斯拉与比亚迪,以下是其发表的内容:
咋一看,数量确实没错,没问题;但是对于这两家公司进行过深入了解的朋友还是可以看出问题,我也算一个吧。
依据我对比亚迪和特斯拉这两家公司的长期观察,宁南山这篇文章最大的错误在于只统计了数量没有完全分析销售数量背后的质量,当然在宏光mini上还是有质量分析。
首先说特斯拉吧,特斯拉之前每辆车30多万一台都还亏损,还包括出售碳排放。为什么会亏,因为电动车的核心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不是自己生产的,电池用的是:松下、宁德时代、LG的。
电机用的是:台湾富田电机。
电控用的是: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的。
人家零部件公司也要赚钱呀!不会帮你做义务劳动。至于特斯拉自己发布的电池还是概念阶段,量产还早着呢!成本降不下来是必然的。
特斯拉现在唯一可以拿出来吹牛的就是所谓的自动驾驶,其实就是辅助驾驶,姑且不论你技术达到了不,即使达到了,在中国法律也不认可。特斯拉车失控、幽灵刹车等导致的事故一大堆,可以查到的着火事故就有50多宗。最近在美国交通管理部门逼问下终于承认autop ilot和FSD属于辅助驾驶。
特斯拉辅助驾驶并没有什么高技术含量,下面就是华为董事长徐直军的一次访谈:
建约车评:您认为智能电动车C端市场最后会剩下几家主机厂?
8月份台湾媒体报道特斯拉下一代HW4.0芯片不仅可以支持ADAS计算,也可以支持其还可以支持车载娱乐系统、电动车传动和车身电子等方面的计算,您怎么看待特斯拉下一代的芯片?
徐直军:告诉你,我的MDC啥都能支持,只是我没说。MDC主体就是一个人工智能NPU加上通用计算CPU组成,你说,有啥计算它们两者加起来还不能搞定。
本质上,MDC的硬件,以及现在具备的能力可以把车上的所有计算和控制全部做完,要做啥都可以做啥,因为它有强大的算力。
今天李振亚发布了我们MDC高端版本,算力160T,他还没讲还有一个通用服务器CPU,他还没跟你讲还有一个MCU在里面,MDC里面有好几个CPU。
未来车的架构到底是个什么架构?这很关键,是把所有的计算都集成到一个处理器或者一个硬件板上去?还是不同的计算在不同的域里面,这个意见不统一。
去年4月份我讲,我们基于车的安全性考虑,基于每一个领域的产业发展来看,我们还是主张用三个域CPU来处理。
我们希望座舱能和智能手机生态结合在一起,享受智能手机的硬件和生态的发展,它跟着手机的芯片走,不能十几年不变。过去的座舱,是买一辆车十年不变。
你说换个Pad多少钱嘛?为什么智能座舱就不能随便换呢?所以,以前汽车业还不理解,我说用两年就要换,过两年以后,我这个芯片不生产了,我不能十年以后还留备件,没了。
你要换做我的这个手机芯片,操作系统也是用鸿蒙操作系统,享受智能终端的生态。我觉得定位就是一个Pad,(再)做车规嘛,没有必要把这些计算能力放到MDC上去。
第二个域,就是做自动驾驶这一块,更多是以人工智能计算为主,把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推理,再向四个轮子发出指令,这一块是超大规模的计算。
第三个,真正控制四个轮子的,与人的生命相关,安全级别要更高,还要做到功能安全,最好不要老升级。VDC要保持稳定,保持最高级的安全,确保生命安全,就不能放到MDC或者座舱上来。
所以说,要搞我们这个行业,把车上所有的计算集中起来算,对我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未来我们可以把三个域控制器互为安全备份,因为我是CCA架构,就算是VDC出问题,MDC可以备份,座舱出问题,在MDC也可以备份,这在架构上是能够做到的。
要比硬件,特斯拉算不了啥,不是我吹牛的,因为我们做的产品的处理能力,这个东西太小儿科了,关键未来是什么样的架构,既保证安全又能够快速迭代,又能控制成本。不同的域控制器迭代的速度可能不一样,不要过度神话特斯拉。
一定不要过渡神话特斯拉,要不然就会给你带来麻烦。
回到销量,特斯拉销量确实不错,但没有赚到钱和宏光mini有什么不同?
以王传福为首的 比亚迪做的都是最难的事情,他们有个习惯,买不到的或者供应商达不到要求的,我们就自己生产。比如dn—i配套的发动机,比亚迪把发动机供应商找了个遍,发现根本找不到热效率更高的发动机,于是自己研发出热效率达43%的发动机。这当然会产生更高成本,也可能会失败。但这就是比亚迪,从来不心存幻想。电动车的核心零部件比亚迪都是自己研发。我一直认为比亚迪最核心的竞争力不是电动车的三电系统,而是培养顶尖技术人员的能力。
很多人认为比亚迪业务庞杂,比亚迪有汽车、电子、芯片、光伏、云轨等,仔细看其实一点都不杂,这些都是业务围绕三电系统。
任正非说过,深圳有两次大的泡沫,房地产与股市,华为一次也没有参与。同样在深圳的比亚迪也没有参与。
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很多人惊呼:狼来了!中国企业会全面崩溃。结果20年过去了,我们发现,越开放、越直面竞争的行业,越能产生优秀的企业,并从中国走向世界,越封闭的行业,越能培养纨绔子弟,不仅没长进连自己家门都守不住。20年前,我们认为中国企业怎么可能与欧美企业同台竞技,当年的我们特别迷信品牌力,欧美的企业的品牌力,中国企业没办法比啊。现在家电基本都是以美的、格力、海尔为主,基本上看不到外国品牌了,十多年前中国自主品牌家电几乎全军覆没。
中国引进特斯拉,不但是中国自主车企面临极大压力,就连在中国市场一度非常强势的德系、日系也压力山大。BBA30多万的轿车面对特斯拉3基本没有还手之力。
我认为中国高层领导引进特斯拉是非常英明的战略决策,自主车企与其它外国车企如果不努力提升,一定会被特斯拉打的满地找牙,这也包括比亚迪。
虽然特斯拉问题一大堆,但是能够对其形成挑战的只有比亚迪汉,其它车企目前没有与之匹敌的产品。比亚迪动作非常快,据说明年汉会有改款,外观、性能都有大幅提升,会对特斯拉造成不小压力。特斯拉的连续降价与比亚迪汉成功推出分不开。
买入比亚迪一只股,就相当于买入一个优质股票组合。组合包含了新能源汽车及产业链、电子代工、光储、半导体、轨道交通中顶尖的个股,同时光储、半导体、轨道交通的效益和潜力尚未或未完全体现在当前市值中。
比亚迪正在做的事情:用DM—i挑战以轩逸、朗逸、卡罗拉等为代表的燃油车,这几款基本是燃油车的主力,只要战胜了主力,其它燃油车型不足为虑。目前比亚迪宋、秦DM—i系列关注度很高,订单火爆,下单要1—2个月才能提到车,比亚迪官方更是说秦plus有望超过当年f3(月销量38000)最高销量。丰田的市值是2000亿美元(14000亿人民币)左右,如果比亚迪挑战成功,单独汽车这块就值14000亿。成功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丰田的电动车2022年有一部分都车型是用比亚迪的核心技术。即使这次没有成功,比亚迪会带着比Dm_i更厉害的技术卷土重来,而燃油车技术一百多年了都没有质的提升。通过多年的观察,比亚迪最不缺的就是技术,你看到的比亚迪技术永远是冰山一角,时间站在比亚迪这边。别忘了当年家电、手机,自主品牌几乎全军覆没,现在除了苹果手机,基本没有外国品牌什么事了,更何况比亚迪战斗力一点都不比、小米、格力、海尔、美的差,技术上与华为不相上下,比亚迪与华为进行了深度合作。
在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充电时间过长一系列问题影响下,纯电动车接受度相对比较低,纯电动车目前还不能担任革燃油车的命,所以特斯拉没有能力承担革燃油车的命。
比亚迪DM_i才是燃油车的革命者!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以比亚迪为代表的纯电、超级混动一定会战胜以丰田、大众为代表的燃油车,因为前者是新事物,后者是旧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必然的和不可抗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