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冰箱>

1995年的新飞冰箱图片型号(新飞冰箱所有款式图片)

1995年的新飞冰箱图片型号(新飞冰箱所有款式图片)

更新时间:2022-03-06 05:15:17

7月3日傍晚,河南新乡,新飞电器公司总部,一位市民站在大楼前指着说:“卖了。”

2018年6月29日,安徽康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安徽康佳”)以4.55亿的价格,成为新飞适格重整投资人,新飞避免破产命运。

▲新飞一部大门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1984年,新飞建成第一条冰箱生产线,随后广告语“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家喻户晓,这家国有企业一度成为中国电冰箱行业的老大。当时新乡市平均工资400元,而新飞效益最好的时候,工人每月工资1500元,引全城羡慕。

1994年,新加坡丰隆集团(以下简称“丰隆”)注资,并慢慢掌握新飞管理经营权。2017年,新飞宣布停产。生产线断断续续,后期新飞日产量不过几百台,员工甚至一个月能在家歇息半个月。

新飞电器在各方的博弈中,命运沉浮了34年。

曾经的停工事件

当地政府出面处理

2017年10月30日上午,新飞全体员工收到一封邮件,邮件显示新飞公司将停产整顿。同时,丰隆将控股和管理的新飞家电有限公司、新飞制冷器具有限公司、新飞电器有限公司(即通常所说的新飞公司,文中简称“新飞”)向河南省新乡市中级法院申请重整。

每次突发事件的背后总有千丝万缕的线索,爆发只是时机。“从2017年3月开始,生产线已断断续续停工,后期新飞日产量不过几百台,一个月时间员工甚至在家歇息半个月。”新飞电器一位员工告诉红星新闻。另一位知情人称,新飞宣告停产整顿的直接原因是无法偿还广州万宝数千万元欠款。后来公开的《新飞破产重整计划》显示,“新飞公司净资产为-11.289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

“新飞宣告停产后,第二天新飞销售大楼围了很多债权人来讨债。”上述知情人说。

此前,在2012年10月15日,新乡日报曾经报道称“我市积极指导新飞公司处理停工事件”,报道中称“10月9日,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本部出现员工停工聚集事件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以人为本大局为重、立足长远谋求发展的原则,具体指导新飞公司妥善解决员工合理诉求,于10月12日促成事件得到圆满解决。”

▲2012年,新飞曾发生停工事件 《新乡日报》报道截图

2017年11月9日,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新飞公司破产重整案,11月20日指定金杜律师事务所为管理人,管理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为新飞招募重整投资人。当时最有意向接管新飞的有安徽尊贵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和康佳,康佳给出12亿的报价,尊贵则先交了5000万重整投资保证金。

丰隆也报名参与新飞公司重整投资,并缴纳了5000万元保证金。“丰隆是在截至期的最后一刻才把钱打过来。”上述知情人说。但丰隆开出的条件实在优惠,让人无法拒绝:保证员工权益,偿还所有债务,分期投资10~15个亿,甚至还说先投资5000万用于生产。

尊贵的保证金被退回,丰隆成为新飞的重整投资人。期间,新飞员工收到一封邮件,邮件显示丰隆聘请郭站担任执行代表,代表丰隆负责破产重组相关事宜。

2018年2月8日,新飞召开复工仪式,新乡市副市长、丰隆亚洲投资人代表、新飞电器代总经理郭站均在场。

▲新飞任命郭站的邮件 受访者供图

新年在即,新飞员工回家过年,等待大年初七开班。初七一到,外地员工纷纷回到新乡,当天被通知等到正月十七开工。正月十七当天,又被通知接着休息。复工变得遥遥无期。

而丰隆之前承诺的投资也没有任何动静。管理人每天给丰隆方面发邮件,但杳无音讯。新乡市各方能做的只有等待。直到4月13日,丰隆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明确从新飞公司撤资。

经丰隆提出投资又撤资,留给新飞重整的时间所剩无几,6个月的重整期限将至,之前有意向的重整投资人现在都纷纷表示兴趣不大,新飞面临破产危机。

丰隆亚洲已不具备重整投资人资格,管理人没收 5000 万元保证金,随后这笔钱用于发放员工工资。“早就提醒高层要警惕了,早就不该信任他们啦。”在新飞供职的中层员工宋洋(化名)说。

▲2012年3月20日,上海中国家电博览会在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新飞电器的展示区,上面的广告语是: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电器好。图据东方IC

新飞的刘炳银时代

“一个拿用户当上帝的人”

新飞电冰箱厂前身是新乡无线电设备厂。1981年,该厂亏损70余万元,连续三个月靠贷款发工资。在此情况下,刘炳银接手该厂,靠组装黑白电视机和收录两用机,转亏为盈。

随后,刘炳银考察市场发现,冰箱紧俏,下定决心生产冰箱。

1984年,新乡电冰箱厂一期工程——即后来大家说的工厂一部动工,刘炳银花1800万从意大利飞利浦IRE公司引进6条家用冰箱生产线,随后又安装9条国产生产线,1986年,年产10万台电冰箱的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新飞诞生。

据新飞前宣传部长李连印公开出版的《广告到底》一书记载,1989年新飞电冰箱厂销售收入达2.14亿,实现利润2109万元。一位原新飞高管张震(化名,下同)说,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新飞的销售额达20多亿。

张震向红星新闻讲了一个故事,新飞冰箱最火的时候需要拿冰箱票换,高达千元,一票难求。当时有领导找他要10张,他只给3张,气得领导将票撕碎扔在他脸上:“小气得你!”

1996年初,在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1995年度中国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最优500家排行榜”中,新飞居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位。

▲2013年3月22日,上海中国家电博览会开幕,新飞电器的展示区。图据东方IC

多名新飞中高层表示,新飞在头10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刘炳银的亲民、强势和半军事化管理。

每天8点必须上班,迟到一分钟罚一块钱。新飞的管理十分严格,老员工华晨(化名)队红星新闻说,“那个时候我们的规章制度几万条。”规章事无巨细,小到碰了花坛里的花都要扣钱,上厕所要佩戴相关出入证,一条生产线只有两三个证,轮不到证就无法出门上厕所。“有时扣钱不是因为地面脏,而是因为地面没有干净得反光。”

“那个时候我们喜欢看老刘怼部门领导。”华晨回忆,刘炳银经常因为部门领导犯错将其降职,“可能今天还是一个部门领导,第二天他就去浇花或者看大门了。”尽管如此,没有人离开新飞,因为大家服气,也因为新飞那时工资高。

“当时每年财务拨2%的钱给工会,让工会给员工发福利。”另一名老员工说。那时每年春节放假,新飞员工都拿着厂里发的米、面、油、肉回家,刘炳银说,就是得让邻居和家人看到新飞员工往家里带了什么。过年回来第一天,刘炳银带着全体中高层站在门口迎接工人。

“他是一个真正拿用户当上帝的人。”张震记得刘炳银带领员工砸掉过400台生产不合格的冰箱。新飞生产线上都有一张跟单,每条工艺是谁负责,做了什么,每个细节都有记录。

除此之外,刘炳银每年从财务拨款5%~10%用于研发。刘炳银说,就算浪费了也要研发。据一位老员工回忆,研发CH型号的员工当年拿到了奖励5万元,相当于那时一年多的工资。

▲新飞一部厂房院内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1994年1月18日,河南新飞电器集团改制为河南新飞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内部持股比例占17.04%,国有资产股权比例占82.96%。

1994年8月,河南新飞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新加坡丰隆电器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豫新电器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三方持股比例分别为49%、45%和6%。丰隆答应刘炳银依然掌握新飞电器的绝对管理权。张震称:“当时新加坡派驻到新飞的员工只有一个高嘉琳,他起的就是传声筒的作用。”

但据一位之前在豫新电器工作的人告诉红星新闻,豫新电器的资金全部来自丰隆。

1996年1月,丰隆投资4.2亿建成中国最大的无氟冰箱厂房,当年冰箱销售突破120万台,利润突破3亿元。新飞迎来发展高峰。

2000年,刘炳银病重,三方谈妥要把豫新6%的股权转让给丰隆,刘炳银在病床前签字,丰隆掌握了51%的股权,大于国有资产的49%。

2001年,丰隆投产建成新飞家电有限公司。同年,刘炳银在上海病逝,刘炳银时代结束。

外来的职业经理人

失败背后的经验总结

在《广告到底》一书中,作者李连印试图从新飞“多元化”尝试的失败解释新飞被同行甩掉的现实。

首先是刘炳银对于上市的不解,在海尔等厂家进行上市尝试的同时,新飞错过了良机,在资本的积累上远远不及同行。

其次是新飞对专业化的执拗,忽略“多元化”。新飞一直专注于对冰箱的生产销售,却没有尝试对更多产品类型的研发,没有将规模扩大,也没有形成品牌意识。刘炳银两次提出“多元化”尝试均被新加坡方否决,这造成新飞销售额一直徘徊在30亿左右,同时期的海尔、美的销售额有几百亿。

接任刘炳银的是李根,在《广告到底》中,李根总结出的失败经验是,新飞在新乡这样的环境下,不具备像“珠三角”这样的生态圈,无法形成完美的产业链闭环,即散件加工企业-品牌家电制造企业-家电产品流通渠道经销企业,新飞宛如“孤岛”。运营成本相对来说更大。

2005年,新乡市政府以5.1亿元的价格向丰隆转让新飞集团在新飞电器中持有的39%的国有股权,丰隆在新飞电器中取得了90%的绝对控股权,并取得新飞电器的绝对经营管理权,新飞电器和国企完全脱离。

多名员工向红星新闻证实,2006年,新飞员工从丰隆方拿到一笔“身份置换费”,同年,新飞制冷器具有限公司成立,即员工提到的新飞二部。

▲新飞二部门口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12年里,丰隆的管理方式和之前的刘炳银时代完全不同,他们采用“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模式,而新飞老员工受刘炳银“我靠新飞生存”的教诲成长,双方冲突巨大,从未彼此适应。

刘炳银时期员工可以直接进董事长办公室,直接向董事长提意见。但现在,层级更加分明,双方交流不畅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员工抱怨:“大领导来了那么久,我都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哪儿像刘炳银天天在车间泡着。”

这位大领导是新加坡方“空降”到新飞的第一位职业经理人张冬贵。

在员工看来,“打工仔”张冬贵制定的策略脱离了老百姓。“张冬贵把电视广告收回,赞助汽车拉力赛,选美赛这种。”

上述接受红星新闻采访的员工称,新飞在科研上的投入也逐渐减少,科研人员没有积极性,由于研发时限紧张,最后研发的冰箱不过是各部门“兑”出来的,有不少次,将钢材料的门改成玻璃的,改改颜色就算新品。

张冬贵管理时期,正赶上中国实行家电下乡政策。有位员工向红星新闻描述了家电下乡时期消费能力的“火爆”:由于冰箱便宜,很多人会买一台储存一台,样品积满了灰同样有人抱回家。

2007年~2010年,家电下乡时期的火爆掩盖了新飞日益暴露的问题。2010年,家电下乡政策结束,张冬贵离开新飞,新飞开始亏损。

张冬贵离开新飞之后,职业经理人换的速度更为频繁,他们大多做半年或者一年,对新飞刚刚熟悉就要离开,和新飞工人没有沟通。

中方和新加坡方矛盾凸显体现在2012年,中方员工因工资低停工,后经政府协调每人每月涨了500元,涨完之后每人每月不过2000元左右。

由于新加坡不信任中方,管理层大量流失,宋洋记得2012年后的某段时间,海尔、美的等同行住在新飞一部旁的酒店里给新飞中层打电话挖人,“当时很多年轻人都走了。”宋洋说。

▲新飞一部厂房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新飞二部厂房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2016年,新飞一部停产。多名知情者告诉红星新闻,当时丰隆方想要遣散新飞一部的工人,但因没钱赔偿,政府在中间极力调和,新飞一部的1000多名工人被分配到新飞二部和家电厂。由于没有那么多订单,新飞工人开始长达两年时间“上班—休息”状态,“工作10天歇8天”,拿最低的基本工资,直到2017年10月底停产。

多位新飞员工向红星新闻提出新飞的“OEM”模式,将冰箱拉去代工生产,而新飞本部的工人无活可做。

据此前报道,2011年后,连续六年新飞持续亏损30.5亿元人民币。

▲新飞冰箱展示区 图据东方IC

新飞的拍卖和重整

老新飞人的期待

《新飞重整计划》中写道:“新飞公司原股东权益将被全部调整并以拍卖方式让渡给适格重整投资人。新飞公司维持法人主体资格,适格重整投资人将持有新飞公司 100%股权。”

2018年5月,管理人作出对包括正式工、临时工、外聘员工在内的5493名全体员工买断工龄的决定,分两批进行。随后为新飞估值4.5亿,放在拍卖平台公开拍卖。

刚开始员工认为赔偿过少,还组织一些人去新飞总部和政府部门讨说法,但后来大家都在赔偿协议上签字。“按照赔偿协议规定,工龄最多按照12.5年算,每年赔偿一个月的平均工资。”新飞员工廖凡(化名)告诉红星新闻。

廖凡已经在新飞工作30年,对新飞有深厚感情。得知工龄要被买断的那一刻,他就签了字。他认为只有这么多工人妥善安置好,才能让新飞没有负担地卖出去,保留住新飞这个品牌。

“这可能是我为新飞做的最后一件事了。”廖凡说。

2018年6月29日,安徽康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康佳”)以4.55亿的价格,成为新飞适格重整投资人。

▲新飞司法拍卖网络竞价成功确认书 图据网络

这个结局大家都比较满意。

张起发现,新飞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从亏损开始做起,依然是国有企业性质。大家心照不宣,安徽康佳说让新飞三个月复产,还是要召回那些老新飞人,只有新飞员工才了解新飞。

红星新闻记者丨叶雯 发自河南新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