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和签订新贷款协议,共筹集了创纪录的12.1万亿美元资金,因为各国央行的大量刺激措施和疫情后经济快速复苏推动了全球许多市场走高。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Refinitiv数据显示,今年还剩几天,市场流动性已经比2020年增长了近17%,而2020年本身是历史性的一年,市场流动性比2019年新冠疫情危机前高出近四分之一。
凶猛的融资步伐突显了世界许多地方的金融状况是多么宽松,尤其是美国,2021年,美国企业筹集了超5万亿美元。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帮助为杠杆收购融资的法国巴黎银行的银行家Chris Blum表示:
“今年的资本市场真的太轰动了,我们预计这种情况将持续到明年。每年你都觉得市场会从这种疯狂的步伐中走下坡路,但它就是很强劲。”
2021年美国公司债膨胀到10万亿美元规模
不得不说,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在内的各大央行在疫情最严重时期推出的大规模债券购买计划,将借贷成本推至历史低点,再加上金融体系中本身存在大量现金,这种环境极其有利于企业寻找新的投资者和贷款机构。
银行体系签署了数十笔10位数乃至11位数的贷款,其中包括为跨国传媒和娱乐公司Discovery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旗下华纳传媒(Warner Media)的合并提供资金(该笔资金为415亿美元),以及为货运铁路运营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Canadian Pacific)收购竞争对手堪萨斯城南方铁路公司(Kansas City Southern)提供资金。
在2021年规模已经膨胀至约10万亿美元的美国公司债券市场,投资者接二连三地买进。据统计,2021年,全球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债券发行数量有11笔。
尽管因为许多大型蓝筹公司在2020年充实了自有资金,使得欧洲和美国的高评级公司债券发行放缓,但垃圾级公司债券发行的激增使得2021年公司债券的新发行总额只下降了不到3%,为5.5万亿美元。
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大量私募股权活动的支持,KKR、黑石(BLACKSTONE)、APOLLO等大量热衷并购退出的机构通过信贷市场借款,为今年总计约1.1万亿美元的收购活动提供资金。
根据Refinitiv和标普全球旗下leveraged Commentary & Data的数据,2021年至今垃圾债券发行较上年增长17%,至近6500亿美元,而新发行的杠杆贷款(向高负债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增长逾一倍,至6140亿美元。
摩根大通负责承销公司债券交易的高管Kevin Foley表示:
“无论你认为估值是否过高,现实情况是系统中存在大量流动性,并购市场中的动物精神(不由自主的行为冲动)非常活跃。”
据彭博排行榜,摩根大通目前是全球承销公司债券交易最多的机构。
2021年股票发行总额达到1.44万亿美元
2021年全球股市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2021年趁着股市反弹,全球首次公开发行(IPO)融资额达到创纪录的5940亿美元。如果考虑新股发行,2021年股票发行总额达到1.4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4%,续创2020年以来纪录新高。
路透社指出,利率处在低位、疫苗的推广带来经济重新开放,这些因素刺激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使其投机意愿大大增强,从科技初创企业到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各类企业纷纷上市。
特别是在美国,2021年IPO规模在已经很庞大的2020年基础上,几乎再翻了一番,包括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芯片制造商GlobalFoundries、约会应用程序Bumble,以及获得巴菲特和腾讯投资的巴西数字银行Nubank等公司均已通过上市,筹集了巨额资金。
如果分行业看,科技及医疗保健业占了IPO的大宗。路孚特数据显示,今年科技业有426件IPO,医疗保健业有332宗,总计占全球IPO集资金额的近42%。
2021年规模排名居前的IPO融资大案包括:137亿美元的Rivian、54亿美元的快手及46亿美元的韩国电子商务企业Coupang。
此外,今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美国的SPAC公司筹集的资金超过了传统IPO。自2021年第一季度数量激增后,SPAC发行有所放缓,但在今年最后几个月,SPAC上市数量又开始激增,2021年至今,全球SPAC共筹集了逾1520亿美元。
不过,尽管整体股市交易量强劲且增长稳健,但许多新上市公司在上市后表现异常糟糕。
跟踪美国新上市公司平均表现的Renaissance IPO指数今年以来下跌约8%,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5%。这是该指数自2009年推出以来相对于标普500指数的最差表现。
而SPAC市场的“非同一般”,也导致现在大量的SPAC公司在寻找并购机会。
根据Dealogic的数据,目前有超过550家SPAC公司正在寻找并购目标,其中近200家公司的最后期限是在2022年底之前。它们的成功或失败将有助于决定SPAC现象是否会持续下去,或者它们是否会逐渐消失,成为2020年前的小众产品。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