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发展,嘉兴一批本土品牌应运而生。
益友冰箱、海鸥电扇、皇冠灯具、大雁自行车等品牌从众多品牌制造业中脱颖而出,成了当时嘉兴的支柱产业,并被称为嘉兴“四大名旦’。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半导体收音机号称“四大件”,那时候年轻人结婚总是以拥有“四大件”为荣。同样,嘉兴人也曾以拥有“四大名旦”为荣。
1983年,益友品牌正式启用。
由于起步较早,适销对路,产品质量过硬,益友冰箱迅速走进千家万户,嘉兴居民近水楼台先得月,大部分都用益友冰箱。
上世纪80年代初
第一批益友冰箱生产出来后,员工争相跟它们合影
1987年到1988年,是益友冰箱的鼎盛期,年产冰箱18万台,年创利税1700多万元,名列嘉兴各大企业前茅。
1987年,先后荣获“轻工部优质产品”和“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
无独有偶,1976年,“海鸟”改名为“海鸥”电扇,主要以生产吊扇为主,其产品荣誉颇多,自1984年起先后荣获“浙江省优质产品称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等多种荣誉称号。
另两个“名旦”皇冠灯具、大雁自行车的殊荣也举不胜举……
在计划经济时代,冰箱、电扇等产品,消费者都要凭票购买。
“四大名旦”遐迩闻名,南来北往购买者络绎不绝,可谓风光一时。紧俏商品,自然产生了“倒票”一族。当时,一张票证最高炒到了200元。
2“四大名旦”一时名扬四海,但是企业忽视了对贴牌企业的控制。造成售后服务与质量的脱节,影响到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及地位。
当时嘉兴一大批本土品牌由于技术含量低,管理方式陈旧,品牌意识淡薄,加上外来品牌的冲击,生存日趋困难,“四大名旦”也不例外。
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四大名旦”的销售业绩每况愈下,陈旧的管理模式根本跟不上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最后只能另谋出路,在市场经济改革大浪中逐渐被并购、重组或改制,甚至被淘汰。
皇冠灯具厂变成了市社保局大楼;海鸥商标也被桐乡某企业以103万拍得,该厂旧址位于王店镇梅溪街;益友冰箱与澳柯玛重组,由于体制落后、经营不善等原因,最终宣告破产,该厂旧址位于新塍镇蓬莱路南侧;大雁牌自行车先后被凤凰牌、上海牌代替,为了生存,大雁自行车先后改制或重组,现为菲利普自行车。
风靡一时的“四大名旦”,成为当代嘉兴的过去式。
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它标榜着嘉兴制造业昨日的灿烂,承载着嘉兴制造业昔日之荣光,演绎了品牌的巨大市场效应,也留下了更多关于品牌力量为何失落和如何打造的思考。
作为嘉兴制造业历史的见证物,“四大名旦”为研究嘉兴制造业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佐证,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从这个角度上讲,收集这份记忆就变得更加有意义,意味着找回曾经的岁月,挖掘出深藏在嘉兴人记忆里的故事。
说明:部分照片来源于嘉兴图书馆网站中《记忆嘉兴》老照片数据库
--END
文/陈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