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冰箱>

有六十公分的双开门冰箱吗(有80公分的双开门冰箱吗)

有六十公分的双开门冰箱吗(有80公分的双开门冰箱吗)

更新时间:2022-03-08 22:28:34

现在的松江农村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

农村环境和农民住房条件

都发生了巨变

小松在多个镇走访时

惊喜地发现:

不仅农民居住环境大变样,

就连农民新房装修也大有讲究!

双门冰箱成标配,

影视同款搬回家!

注重实用的同时,

装修风格也时尚起来了!

城里人表示:实名羡慕!

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是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中一项核心工作,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松江各镇相继启动宅基地平移归并试点,农民陆续从老宅搬进新家。

今天上午,小松来到松江“网红村”——泖港镇黄桥村采访,看到这个村集中居住项目一期已完成,干净整洁的农村社区环境,平静祥和的社区氛围,让人仿佛置身城里的高档小区。不远处,项目二期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像黄桥村农民这样搬进小别墅的,在松江不是少数,泖港、石湖荡、叶榭、新浜、佘山都在扎实推进这项工作。

1

泖港镇

作为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宅基地改革试点的泖港镇黄桥村“双试点”基本完成,曹家浜村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一期项目完成,曙光村一期项目开工建设;

2

石湖荡镇

东夏村平移归并一期项目150户完成结构封顶;

3

叶榭镇

东石-兴达村平移归并、井凌桥村宅基地保留点改造提升,另外3个平移归并点、1处进镇上楼安置点有序推进中;

4

新浜镇

南杨村宅基地归并平移一期完成分房;

5

佘山镇

新宅村和刘家山村被纳入平移归并的区域,项目一期的设计、施工方案等文件已经获市里审批通过,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二期意愿征询工作也已开展……

石湖荡镇东夏村装修样板房

这些小别墅似的农民新村,让很多城里人表示:实名羡慕!

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双门冰箱也成标配

小松多次来到泖港镇、叶榭镇的试点村庄,走进多户正在装修和已经装修好的农民新房,大为感慨:家庭农场的推进,让农民成了体面职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民荷包日渐丰隆。这个不光靠说,从装修就能看得出来。

如今的农居不再是以前墙面刷白,地面整平,买几件家具就完事的装修,而是找设计师,提居住需求,“大弄弄”的升级版装修。不少农民钟情“新中式”“极简风”,就连家电也很有讲究,走访了几家,小松发现,双门冰箱成标配。农民表示,这才能“镇得住”这么大的空间。

黄桥村白墙黛瓦的外立面呈现浓浓中国风,让不少农民都选择了时尚的“新中式”,陈寿付家就是。客厅中式沙发围合,宽敞的餐厅中央是巨大的圆桌,风格沉稳又不失时尚。

住在后排的陈雪军家也很有代表性,“我承包了80多亩地,离我家也就几百米,走过去很快就到了。”作为一名家庭农场主,他家的大门上还挂着一只草帽,前两天下雨淋湿正挂门上晾干。

光洁的地面,宽敞的空间,屋子里都换上了新家具。“打的新柜子作为隔断,家里以白色和木色为主,比较简单。”陈雪军挠挠头,说道。厨房选用一体式橱柜,客厅柜子上摆放着各种工艺品,顶上还放上了几盆绿萝。墙上的壁画是夫妻俩一起选的,时钟也是细节的一部分,色调与整体风格融为一体,处处尽显温馨。

从“有得住”到“住得好”

影视剧同款搬回家

叶榭镇东石村的钟阿姨已经60多岁,刚从村委会出来。“问问老宅新规划,啥时候轮到我们家。”钟阿姨笑着说,最近她搬到了镇里的新房子,提到新装的屋子,她打开了话匣子:“老房子里的家具不要了。新家装修找的大公司设计师。”

在综合了全家老小意见后,钟阿姨给新家的装修风格定位为“极简风”,大到床、沙发,小到茶几、电视柜,从款式到颜色,她的儿女也都事无巨细地参与了选择。“以前都是房子盖好什么结构户型,就按照那个装,现在年轻人的想法很新潮,我也觉得好。看着他们跟设计师讨论,我负责掏钱呀。”钟阿姨笑了,“城里面的干湿分离,我们现在也都有了。我认识好几家在装修的,都在考虑衣帽间,要步入式的,很灵的。”

“以前老房子装修就是凑合弄弄。”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她讲起装修头头是道,“我年轻的时候,盖房是大头,亲戚、朋友、邻里之间都会上门庆贺,那时候带一些实用的家具和装饰品是最上档次的礼物。”

八九十年代,最流行的就是三门橱、五斗柜、八仙桌。“三门橱上还有镜子。以前都是条件好的人家才有。”回忆起来,除了这些和自家打的大衣橱,其他的大小物件几乎都是来自不同人家的乔迁礼物。东拼西凑的家装,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风格。“一次性买齐所有的家具,经济条件不允许,都是后面慢慢添置的。”

东石村一户农民家的八仙桌、三门橱、五斗柜

如今像钟阿姨这样,事先要求看设计效果图的“老农民、新镇民”在这次的装修热潮里并不少见,很多说不上装修风格名称的农民,还借助网络力量,截图自己中意的户型。一位农民告诉小松,“我特别喜欢电视剧《都挺好》里苏明成家的装修风格,就把剧照截图存到手机里面,给负责装修的公司看,一连发了40多张图。”

《都挺好》剧照

网络的发展,给大家带来了观念的革新,提升了村民们的审美水平,这份“美”也将随着乔迁之喜,融入到他们生活的每一天。

一个个都是装修专家

从“价格第一”到“安全第一”

装修不可避免地要考虑预算问题,以往农民在装修时,优先考虑成本。但小松在走访中发现,“这届”农民,显然更关心环保和安全。

东石村里,让钟阿姨羡慕的小别墅正装修。虽然房屋外形相同,屋内风格却截然不同,而且进驻的装修公司也不止一家,选择多样。装修现场还有人念叨,“像那种甲醛重,千万不能买!图便宜不行的。”

4月,宅基地平移项目火热装修中,多支装修队进场

这次进驻的一家装修公司的负责人黄先生,从事装修行业已经十多年了,正打电话和屋主商量装修的选材。

提到农民们装修的变化,他笑了,“不仅在设计上考究了,最关心的事变成了装修材料。最常问的就是符合环保要求吗?有甲醛吗?还搜各种品牌材料的说明,跟我们推荐的做比较。”

除了环保方面,住惯老房子的农民现在对用电安全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家里面电线东拉一根西扯一根。”黄先生表示,村里老人考虑到孙辈经常回来,装修排线必须规范,用电安全马虎不得。

新房装修的过程中,很多农民都选择了预留尽可能多的插座。农民有自己的解释,“现在家里要用的电器那么多,插座少了根本不够用。”

从环保到用电,安全意识都在升级,是农民装修时,表现出的一个明显变化。不再“价格第一”的背后,日益增长的收入,是他们最大的底气。

6月底,其中一户装修接近尾声

“以前农村装修,前前后后大概也就几万元,现在一家装修下来,不算家具,起码要20万元。”在装修公司做了12年的段师傅亲历了农民在装修这件事上的“变迁之路”。

段师傅告诉小松,在农村和城市里装修,最大的区别就是,农村房子普遍更大,在设计环节可想象的空间也更多。“城里装修很多时候要考虑的隐形收纳、功能分区更合理等方面,农村面积够大,层高够高,很多农村新房的装修效果,比城市里的楼房显得更大气些。”

最近忙着给农民装修的段师傅感触颇深:“看到松江这么多农民搬新家,外头粉墙黛瓦,里面也装得比其他地方更漂亮,心里有点羡慕的。给别人装修了这么多年,学到了很多经验,这次也算是给自己提供了新的动力——尽快攒够钱,年底回去给自己老家的新房也好好弄弄。”

农村宅基地平移、农民进城上楼,这些村庄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后。焕然一新的面貌,与城市接轨的装修风格,彰显了松江农民在装修上的“大智慧”,一张张笑脸的背后,是他们奔向美好生活的愿景正在实现。

选题策划:代启应

文字、编辑:王姝姝

图片:王姝姝、代启应、资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