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冰箱>

海尔冰箱能用十年吗(10年的海尔冰箱能用吗)

海尔冰箱能用十年吗(10年的海尔冰箱能用吗)

更新时间:2022-03-06 14:45:04

1月17日,在海尔集团创新年会召开。海尔对外公布,他们将聚焦在已布局的智慧家庭、工业互联网、大健康三大产业版图上,加大创新投入。新的一年刚刚开启,海尔便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科创能力和成果,是在向外界释放三大信号:其一,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其二,海尔具备科技创新的能力,新年伊始,海尔也将全力进军科技创新领域;其三,科技创新不仅仅存在于航天、半导体、生物等高科技行业,也存在于最司空见惯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领域。

01 科技创新,当与衣食住行挂钩

从海尔科技创新的种种成果来看,可以明显感受到一点,即海尔作为一家贴近于公众生活的服务型企业,它们的科技创新,大多也围绕于大众的衣食住行中。换句话说就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比如,面对疫情,目前国内有超12亿人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但全球还有10.6亿人因为缺电无法得到接种保障。为了解决0电保温的问题,海尔创新研发出一套高密度蓄冷除冷模块单元,巧妙利用水、冰结合时这种温度的恒定以及热管高效传导的技术,实现了断电之后七天的恒温,突破了欧洲企业20年的专业壁垒,这种技术目前已经应用到全球78个国家。海尔疫苗网还首创移动接种方式,覆盖全国29个省市,服务500多万用户推动行业变革,助力全民抗疫。

再如,为了解决用户对冰箱“零距离嵌入”的需求,海尔团队用了五年时间、经过百次方案迭代之后,将冰箱的制冷系统全部集中在冰箱的底部,颠覆了冰箱百年来制冷系统的布局;并创新性引入了第二转动轴的设计方案,最终设计完成了双轴变轨铰链这一原创科技,使得冰箱门体的顶部可以做直线运动,最终解决零距离冰箱无法开门、两边无法有效散热的核心问题,实现与用户的“零距离”。

02 原创科技,市场是最好的证明

科技创新的成果到底好不好,不能是空中楼阁,尤其是对企业来说,一定要拿到市场上经受检验。

海尔的原创科技用户认不认可,我们需要从市场业绩中来寻找答案。仅从目前的业态来看,海尔是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的。自“零距离”产品上市两年来,收入增长27倍,实现了前置市场的一个换道,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家电行业国产化率提升15个点以上。海尔冰箱用37年从跟跑、并跑到现在领跑,目前已经率先进入了创新的无人区,并且初步解决了卡脖子的问题。类似的创新还有很多,在2021年全球智慧家电发明专利排行榜上,海尔智家4535件排名首位,连续六次排名第一。

其实,海尔也不得不逼迫自己创新。如果不创新,海尔将永远只是跟跑的角色,而在今天这种大浪淘沙的环境中,不进则退,跟跑的角色一定会被卡脖子,一定会成为被淘汰的那个。这样的案例有很多,哪怕是曾经的国际大企业,在缺乏创新的环境下,最终也会被淘汰出局。

海尔的目的其实也很明显,它要在物联网时代不再做传统家电企业,而是转型成为“智慧家庭生活服务商”。正如对家电的持续创新,海尔发展出如今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颠覆了行业对于智能家居的认知。三翼鸟不是单纯的物理集成,叠加各个功能东拼西凑,而是通过观察消费者的个性品位,使用习惯,为用户量身订作全场景模式。而对于整个行业的生态系统来说,海尔打破了行业间的边际,搭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这就改变了中国家电、家居、家装行业各为己战的成长模式。“一棵植物,一只动物很容易死,但一个生态系统不会。”

03 研发加持,中国的另一个华为

创新是一种能力,长期主义的创新则带来竞争力。

根据海尔集团创新年会上的信息,目前海尔已经在全球建立了10 N创新中心,覆盖五大洲、20余个国家和地区,链接了超过12万专家,凝聚全球资源,实现开放创新。

某种程度上,这和华为有点像。华为之所以成长为让全世界都尊敬的企业,实际上就是链接了全世界的人才和资源,进而让创新的力量注入到华为的产品和生产力上。海尔亦如此,目前海尔的研发人员全球超过2万名,研发投入超过100亿。未来,海尔将在绿色双碳、安全隐私与合规、芯片与操作系统、AIOT/感知与交互、数据生产力五大共性的关键技术方向上实施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智家大脑、智慧家庭操作系统、工业智能BaaS引擎、直线加速器放疗系统等行业核心技术难题。2021年海尔建立了国内唯一一家高端智能家电创新中心,承担家电行业突破卡脖子技术补短板锻长板的战略任务,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赋能行业发展。

某种程度而言,中国出现越来越多像华为一样的企业,这是一件充满希望的事情。中国很多领域的企业,其实都较早意识到创新的作用和力量,但要放弃短期利益,以及敢于大额投入科技创新的企业,相对来说还是较少的。海尔如此举动,又一次证明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海尔未来的成长,应该说充满了想象力。未来已来,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