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5日正式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特别强调要“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碳中和”是指在2060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需通过造林、碳捕捉等一系列方式方法进行全部吸收,实现全国碳排放总量为零。简而言之就是一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边增加消耗二氧化碳的能力,使碳排放量—碳捕捉量=零。
“碳达峰”是指在2030年,全国碳排放量达到116亿吨的峰值,之后需要逐步减少碳排放量。
一时间,“碳中和”和“碳达峰”成为了热词,各行业都是剖析带给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机会点。对于如壁挂炉这样对减少碳排放,推动清洁能源普及的民生产品而言,无不是一大利好。
在政策的规划中,中国提出能源转型的政策是脱煤、提气和增电。目前,我国仍处于从煤炭消耗向天然气和电力同时转变的过程当中,国家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0%左右,天然气占比达到15%左右,此目标在2019年时已经达到了15.3%。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的占比要达到50%。
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在扎扎实实为天然气能源的提供以及消费做出努力,在此过程中,天然气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将是具有战略性地位的能源,壁挂炉在清洁取暖市场中作用日益重要,这也给燃气壁挂炉产品的未来发展吃了一颗定心丸,厂商有着巨大的可发展空间。
据产业在线的数据显示,从长周期来看国内的壁挂炉市场,2017年是政策释放最大的一年,整个行业的增幅达到184%,到2018年直接腰斩,随着2019年和2020年的政策支持和驱动,又恢复了较好的正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413万台,增长8.4%。其中,工程市场的增速明显快于零售市场,主要是近几年整体精装修市场的高速发展,一部分终端市场转移至了工程市场中,对整体零售市场的规模体量会有一定的分流。
当然,不同区域市场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北京壁挂炉市场最大的特点是前期以项目工程市场为主,最开始进入市场的品牌基本都是做工程。在过去几年,除煤改气工程在北京每年有几万台的体量以外,常规采暖工程一直在逐步减少。
据佰世越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一年壁挂炉的总体销量约在10万台左右,其中60%以上是靠零售置换实现。也就是说,北京的零售市场大概有6万台左右的体量。从比例上来看,北京的壁挂炉零售市场已经是由置换市场来带动。并且早在5年前就已经初步形成了置换市场,北京积累了几十年的存量市场,也会使置换市场每年的体量逐步扩大。
往往,提到壁挂炉市场的发展时,行业会提到欧洲市场。从欧洲市场的趋势来看,冷凝壁挂炉占据主流地位,并且还在保持着年10%左右的增长率。但是各种新兴能源的锅炉产品,比如热泵、电能、太阳能的产品在逐渐崛起。尤其是热泵产品,因政府出台有相应的补贴政策,发展非常迅速,已经进入燃气壁挂炉与其他新能源产品共存共同发展的状态。
但即使是这样,在未来5年内,欧洲的燃气壁挂炉产品仍然会占市场主流,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有着巨大的替换市场去支撑燃气壁挂炉的发展。而且,欧洲的替换市场已经达到70%~80%以上的占有率,却依然能够支撑欧洲的燃气壁挂炉市场继续往前发展,而中国市场还远远没有进入到全面置换的状态。
因此,对于北京市场,在北京做壁挂炉产品,置换市场一定是重点。那么,北京的市场存量到底有多大?可从两方面的数据来看:
一是,北京现存的低能效壁挂炉产品存量。北京建筑节能环境工程协会在针对北京冷凝产品进行置换补贴的政策时,对市场中的壁挂炉保有量进行过统计,有78万台使用超过十几年以上,等待置换的低能效壁挂炉。
二是,北京煤改气的历史存量。2016年前后开始进行煤改气时,北京市出台了具体政策,禁止使用能效标识二级以下的燃气采暖壁挂炉,而能够达到一级能效的产品,基本就是冷凝炉在做煤改气市场。但2016年之前安装的壁挂炉,基本都是非冷凝壁挂炉产品。而且,煤改气壁挂炉能使用的年限和时效,一般认为是低于正常的市场渠道的产品, 煤改气市场的存量约为20万台左右。
所以,仅北京就有100万台左右的置换市场有待挖掘。
当然,对于厂商来讲,无论是工程还是零售,无论是政策市场还是精装修市场,同样都是机会与可销售的渠道,也都有着市场机会。但在市场发生转变的过程中,口碑宣传、消费者教育,产品功能升级,提升品牌认知度及升级服务体系等都是行业需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并做好相应市场布局,在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变中获取自己的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