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 暖气进城
不知道何年何月规定了淮河以北的地区不集中供暖。那已是历史,难以溯源。
冬天简直是梦靥。潮湿,冷到骨子里的寒冷,屋里屋外一样的冷,冬天的晚上要穿上毛线裤睡觉,一觉醒来,被头全湿了——口呼出的热气在冰冷的被面上凝结成了水。
听闻北方城市规定,冬天居民室内温度低于16度,政府领导要负责。在湖北、江西等中部地区,每年的12至2月份,室内温度能够在10度以上都算不错。
湖北、四川、重庆、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广大的长江流域,都有着同样潮湿阴冷的难熬冬季。
值得庆幸,长江地区的冬季不像北方那么漫长,至多3个月,老百姓忍忍也就过了,最多冻手冻脚。“忍忍就过了”——或许也是影响当年决策中部地区不供暖的一大因素。如果看到一个人,冬天手上、耳朵长了冻疮,呵呵,那么这个人,可以判断多半生活在长江流域。
在广东,过冬是如此的惬意。北方雪花飘飘,在广东还可以穿短袖打篮球。
中部地区寒冷难熬的冬天已经成为阻碍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那么,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否考虑采取一些更为经济实用的办法来解决广大中部地区的取暖问题呢?
国家目前正在推行家电下乡,旨在将过剩的家电产品推销到广大的农村地区。出发点很好,农村的确需要大宗耐用的家电来改善生活。
中国的白色家电生产能力已经是全球第一,尽管中国有13亿人的全球最大市场,但是由于人均收入太低,地域广阔的农村消费能力实在有限,而且,农村市场太分散,物流成本高且售后难以到位,在农村,家电销售的成本会较城市会更高。
实际上,国内的城市已经聚集了中国一半以上的人口,流动的,非流动的。购买力大多集中在城市,所以,家电产品的核心市场,依然在城市。
城市的居民,大多住单元楼,高高在上,保暖性差,北风一吹,屋里屋外一个温度,冬天很难过,开空调也没用,空调吹不到的地方温度还是低。相反,农村的冬天会舒服很多,农村的房子挨着土地,白天可以烤火,晚上沾着地气没那么冷,四川的有些地方还有火炕,睡过,舒服极了。
广大的中部地区,冬天如此寒冷,几亿人口对供暖渴望迫切。如此庞大的需求,为什么不能引起政府和家电企业的强烈关注呢?
当然,市面上已经存在一些产品,如燃气壁挂炉,改装煤球炉等,但是都有其局限性。家庭加装燃气费用太高,单户铺设加装水管、暖气片的总费用起码几千元,并且日常使用费用很高,一个月至少200元,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煤球炉尽管便宜,但是室内使用容易中毒。
我想,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政府既然有决心推广“家电下乡”政策惠及农民,同样,亦可以出台“暖气进城”政策,惠及广大市民。
我的想法如下,先抛出,请各位网友多多发表见解。
1、从环保、实用的角度,应选择技术成熟的天然气、壁挂炉为“暖气进城”的重点推介产品。壁挂炉实际上是一个耐用性和关键器件强度要求更高的热水器,可以根据室温调节需要,间歇加热提供循环热水,热水通过保温管道在屋内流动,并通过散热器散热,从而达到室内升温的目的。海顿壁挂炉不为是一个择优的选择!
2、“暖气进城”旨在为无集中供暖的广大中部地区家庭推广家庭用天然气、液化气壁挂炉,购置壁挂炉的家庭可以享受与“家电下乡”相同的财政补贴。
3、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开办暖气改装工程公司,对需改装水管、加装暖气片的用户,一般只收取材料费,施工费由政府补贴。
4、中部地区各省建设主管部门,可下发建筑建设新标准,包括加厚新建房屋墙壁厚度,提升门、窗密封标准,以增强房屋保温性能,节约能源。
5、参照北方地区,各城市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应为职工(包括退休人员)每月增加100-200元的取暖费,每年按3-4个月取暖期支付。下岗、失业人员的取暖费纳入社保体系。以武汉为例,假设有100万户家庭需要暖气供应,每年额外支出的取暖费不过6亿(每年按3个月,每月200元计)。
民生无小事。个人认为,如果能够启动中部地区“暖气进城”工程,将大幅提高中部地区的整体生活环境,对稳定民心,提升政府形象有莫大好处,对提高中部地区经济环境也将起到不可小视的拉动作用。另外,“暖气进城”工程涉及面广,市场潜力巨大,对拉动家电消费,鼓励国内家电企业产业创新亦是较大支持。
衷心希望,中部地区冬天不再难过,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实乃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