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是一片充满神奇的土地,共享是神木的精神追求。
近年来,神木市着力强产业、优结构,能源产业发展在优化升级中提质增效,加快构建“煤头化尾”全产业链,大力推动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和清洁化利用,高端能化产业引领工业转型升级,着力稳增长、促投资,百姓福祉在普惠共享中持续增进。
黑色变奏
调结构,促转型,精煤产业延伸长城内外
神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区,穿越浩瀚的地质纪年可以追溯至恐龙嘶呜的侏罗纪,饱经沧海桑田,大森林化身大煤田,留下丰富却又不可再生的丰富矿藏。为全力推进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和清洁化利用,神木市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退出45万吨及以下“炮采”煤矿15处,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9处。全年生产原煤2.67亿吨、兰炭2499万吨,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两千亿元大关,达到2036.4亿元,精煤产业延伸长城内外,温暖世界。
兰炭,又称半焦、焦粉,是地地道道的神木“土特产”,也是治霾利器。2012年,随着“神木兰炭”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神木开启了全新的煤炭清洁利用新征程。神木通过技术创新,成功研制出与优质无烟煤媲美的兰炭型煤,经研究检测,神木兰炭型煤可作为环保洁净煤进行推广应用,成为京津冀地区的清洁型煤原料基地和优质燃料基地,为首都等地大气污染治理作出积极贡献。据了解,神木兰炭型煤是以神木兰炭面为原料,添加一定比例的助燃剂、粘结剂,经过成型工艺加工而成的环保清洁燃料,除具备兰炭的固有品质外,增强了硬度、燃烧时间和储运方便等特性。相比国内其他地区兰炭产品,神木兰炭型煤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兰炭产业是实现煤炭分质高效转化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成为神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神木兰炭产业特色园区作为全国最大的兰炭产区、全国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和全国兰炭出口基地,不仅仅是兰炭产业地,更是煤向电转化、煤向气转化、煤向高端产品转化的前沿阵地。园区入园企业达158户,现已形成煤炭开采,兰炭、洗煤、电石、金属镁生产,煤气发电、煤泥精炼、煤矸石制砖等产业链。2019年该园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1.51亿元,其中,兰炭产量达1241.14万吨、创造外汇3707.18万美元。2020年1月至6月份,园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7.96亿元,同比增长13.39%,共生产原煤1249.361万吨,同比增长24.39%。
按照我市兰炭企业“三年提升计划”,神木兰炭产业特色园区通过“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等工作,加快兰炭产业转型升级。位于该园区的神木市凰鸣科技有限公司是榆林市第一家危废处理公司,由香港凤栖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采用simon教授的技术进行煤泥精炼加工。神木市鑫泰煤化工有限公司的小粒煤热解综合利用节能环保一体化试验示范项目是优质煤炭资源的分级利用,有效解决小粒煤加工增值转化问题,该项目年产兰炭90万吨,煤焦油9万吨,煤气9亿立方米,产品远销山东、山西、河南、内蒙等地,该公司现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将生产的优质资源替代品与全国乃至世界共享。此外,该公司对兰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进行配套发电项目建设,小粒煤热解综合利用节能环保一体化试验示范项目和余能综合利用发电项目的优势搭配有利于提升产业清洁水平,发展循环经济。
神木以煤为基础的产业发展的同时,在能源产业高端发展上做表率、创新路,通过整合重组、关键性技术攻关、财政资金贴息、政府产业基金扶持等方式,加快对兰炭、电石、金属镁等产业升级改造,推动能化产业链向高端延伸。神木东风镁业不断创新转型借新能源扩大发展,走出了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的示范路。该公司利用所产的金属镁和各种金属材料,通过煤气余热冶炼成镁合金,镁合金通过精密压铸成型工艺生产出各种类型的压铸产品,剩余的煤气进行余能发电,所产的电能用于整个产业链的生产用电,金属镁的废渣又生产成免烧砖,整个生产工序、产品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循环产业链,达到节能、环保、高效,资源综合利用。近年来,东风镁业从金属镁原材料生产延伸到产成品深加工,镁合金新材料、镁合金轮毂及镁合金轻量化零部件远销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
智慧煤矿建设为高质量发展赋能。神木加快兰炭、小火电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关小上大、提优去劣,支持兰炭企业整合重组、规模发展,推进张家峁、小保当“智慧煤矿”建设。陕北矿业张家峁公司着眼于矿井智能化发展方向,以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智能通风及智慧培训系统等项目为重点,大力推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地质可视化开采、井下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新技术,推动煤炭开采“一优三减”,逐步推进矿井智能化、矿区智慧化建设。
神南“煤亮子”平台在煤矿与市场间打通任督二脉。基于“共建、共享、共融、共赢”理念,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公司通过集约化、互联网化、产融一体化的方法,聚合上游厂商、中间商和下游煤矿的实体库存和供需信息,创新性引入供应链金融服务,实现了产业链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为平台用户赋能。据了解,神南“煤亮子”是全国首家煤炭生产综合服务的B2B平台,主要服务内容为“4 1”服务,即生产运营服务、设备物资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及金融服务,实现参与企业的互惠互利、共赢发展。
2019年神木市成功举办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与清洁利用高峰论坛和第三届兰炭绿色发展大会,神木煤炭科技孵化中心成为省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三江30万吨(3-30mm)粉煤热解、天元60万吨混煤回转窑热解等技术研发成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神木市亿通煤化有限公司90万吨/年小粒煤热解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陕西东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的项目,有利于提高我市工业企业综合利用效益和循环经济发展。据了解,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依托高新技术生产清洁能源的高科技公司,拥有全球唯一的300吨全流程工业煤气制清洁能源燃料乙醇示范装置,可将含有CO₂的工业尾气通过全球领先的生物发酵技术直接转化成浓度为99.5%的燃料乙醇、蛋白饲料及高附加值化工产品,为工业尾气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丁向龙/摄
经过多年发展,神木煤化工企业通过提升产能和工艺,“吞噬”原煤,“吐”出电、燃料油、兰炭、甲醇、聚氯乙烯等一系列产品,最终实现将煤炭资源“吃干榨尽”。下一步,我市将着力发展清洁绿色、低碳高效、配套协调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充分利用神木煤的煤质特性,大力开展煤炭分质利用。建设能化标杆项目,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厚植煤炭资源优势,推进煤炭绿色、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
共享发展
优技术,促发展,热电能源输送大江南北
神木煤电输送大江南北,在共享发展中,点亮中国。
近年来,神木市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工业技改总投资达58.7亿元,增长66.8%。现有煤电发电机组95个,装机容量为1140万千瓦,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地。
国家能源集团陕西国华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华锦能公司)是典型的以电为核心、煤为基础的煤电一体化综合能源企业,是国家“西电东送”北通道项目的重要启动电源点,电能通过500KV输电线路直送河北南网。配套的锦界煤矿是煤电一体化项目配套矿井,井田面积141km2,探明地质储量20.93亿吨,可采储量15.78亿吨。该公司多项科技应用行业领先,其中国产DCS技术在国内600MW火力发电机组上的首次应用,为促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DCS系统技术的成熟,推动民族工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SSR-DS抑制次同步谐振技术的成功开发与应用对串补技术在电网中的推广和应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截至 2019 年底,累计发电 1856 亿千瓦时,售电 1704 亿千瓦时。
国华锦能公司煤电一体化项目是亚洲最大的坑口火电项目,也是我国西电东送的电源点项目,三期项目汽轮机高位布置方案技术创新属世界首例工程应用,将为我国下一步发展700度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建设提供技术储备,对推动电力行业技术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国华锦能公司从2003年开始筹建,到2008年建成投产一期、二期4台60万千瓦亚临界空冷机组和配套年产1800万吨煤矿,所产生的电能直供700公里以外的京津冀地区。
丁向龙/摄
下一步,国华锦能公司四期规划建设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空冷纯凝式机组,并逐步建设成为“煤电风光储”综合电源基地。该项目是国华电力公司落实陕西省政府与国家能源集团达成的加强“十四五”能源合作共识,在榆林建设“煤电风光储综合电源基地”构想的“一篮子”配套项目,重点以锦界四期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规划为依托,在国华锦能公司周边煤矿采空区、预留区,新能源规划可开发区域建设风电、光伏、储能站与煤电打捆外送,实现地上、地下资源的综合利用、省内省外资源优势互补的特大型综合电源基地建设示范项目。该项目初步规划建设火电机组 3000MW,风电、光伏及储能电站 5000MW,通过建设一条直流±660KV 线路外送河北南网。
此外,亚华热电等17户发电企业,批复装机总容量达到5422.5MW,建成容量3756MW;锦界煤矿、汇森凉水井煤矿两座现代化矿井,核定年产能2600万吨,初步形成“煤—电”一体化资源高效利用产业链,清洁煤电产业方兴未艾。位于神木兰炭产业特色园区的神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型能源环保型煤化工企业,该公司的洁能发电分公司有纯煤气发电机组4台,发电项目利用五洲、来喜、东源、联众四家兰炭企业的荒煤气为燃料,经燃气锅炉、直接空冷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并为该公司的电化分公司供电,2019年洁能发电分公司发电16.4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4.5亿千瓦时,工业总产值达3.51亿元。
共享是神木的精神追求,随着神木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神木制造”登上大舞台。煤转电、煤制油、煤制甲醇等煤化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大批煤化工产品成为各地经济发展必需品。神木市大力发展能源化工产业,在现有能源化工产业链的基础上,不断延链、强链、补链、建链,加快构建从化工原料到终端产品的“煤头化尾”全产业链,让更多企业共享能源高质量发展成果。
记 者:韩艳艳
编 辑:贺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