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壁挂炉>

国森壁挂炉设置使用方法视频(国森老款壁挂炉怎么调模式)

国森壁挂炉设置使用方法视频(国森老款壁挂炉怎么调模式)

更新时间:2022-03-15 19:46:30

游客在“消防志愿服务站”休息、游览。受访者供图

川观新闻记者 吴浩

因为有“国际志愿者日”,12月往往是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高峰月份。

这个月里,四川同样开展了丰富多彩、类型各异的青年志愿服务,其中几次省级示范活动,更是展示了四川青年志愿者的组织能力和专业水平。

透过这些示范活动,我们发现了不少“很有温度”“很接地气”的志愿项目,它们的出现,丰富了四川志愿服务的构成,也成为了四川青年特色志愿服务的代表之一。

医疗

关爱罕见病

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

12月上旬,一段关于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谈判现场的视频引发热议,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福建省省医保局药械采购监管处处长张劲妮再现“灵魂砍价”经典画面。

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视频中这句温暖又充满力量的话,引起了最广泛的共鸣。确实,生命面前人人平等,罕见病患者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这帮助可以是一颗药、一只针剂,也可以是一份关爱、一次协助。

康复师为患儿检查。 吴浩 摄

罕见病杜氏肌营养不良症,英文缩写DMD,是一种致死性肌肉疾病,患者在7-8岁逐渐出现肢体无力,运动困难,在30岁前多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遗憾的是,迄今为止DMD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有效延缓疾病进展的方法是长期激素治疗及持续终身的康复训练。

在我们身边,就有一支这样的队伍——希爱志愿服务队,做着一件大家陌生却特殊的事情——“DMD希爱援助之家”公益项目,他们成立不过3年,却为近七百名DMD孩子努力着,他们依托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DMD专家诊疗队,为DMD孩子提供免费就医指导服务。

12月23日早上8点半不到,在华西附二院11楼的MDT门诊室里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康复科主任周晖,副主任蔡晓唐、医生罗少杰已经早早来到诊室,具有丰富经验的专病康复师陈晓勇、樊沛聪、黄敏也做好相应准备工作,随着患病的孩子陆陆续续被家长带来,诊室和门口的走廊一下子拥挤起来......

“DMD虽然是罕见病,但是因为整个西部地区都有家长将患儿带来,所以这里人很多,给人一种罕见病不罕见的错觉。”作为志愿服务项目的承接社会组织,“DMD希爱援助之家”负责人黎青站在诊室前做着协调工作,她介绍,项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虽然这种罕见病目前不能治愈,但是绝大多数家长依然希望能通过积极的治疗,延缓病情进展。而这个志愿服务项目能够提供两大方面的服务,一个是DMD患儿在就诊方面的多学科诊疗支持,另一个是日常的帮扶,包括物资、疾病知识、心理健康等方面,“这两个方面对于患儿家庭来说太需要了,所以从2019年项目成立至今,我们已经接待了650余名患儿。”

“DMD希爱援助之家”的另一位负责人刘俊,穿着红色的志愿者背心,正在帮助孩子进行就诊前的信息采集工作,她和绝大多数患儿的家长都很熟,孩子虽然多,但井然有序。“这个群体的难处不少。”刘俊举例,生活中,由于10岁左右会失去行走能力,很多患儿小学毕业就面临辍学,基本生活全程需要家人照顾。在就医方面,由于看病中经常涉及神经科、康复科、心血管科、内分泌科、营养科、消化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多个学科,所以一次完整的看病流程特别繁复,一整套就诊流程下来,可能会耗时一个月。

志愿者和康复师一起整理资料。 吴浩 摄

“DMD的每次复诊程序比较复杂,特别是不能行走的孩子更为困难,本地家庭还好,如果是外地家庭,精力牵扯和经济压力就太大了。”项目创始人蔡晓唐谈到,医院已经通过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提高就诊效率,但仍然还有复杂的检查预约和后续的治疗安排,需要统筹协调,在病人量大的情况下就变得非常繁琐。

“DMD希爱援助之家”帮助这些家庭做着就诊最困难的事情:“如何预约检查?”“如何把多个项目合理安排在一天?”“医生今天安排的四项训练内容,我忘了两项,能帮我问一下?”“阿姨,最近我的情况不太理想,能帮我安排提前复查吗?”协助完成这些琐事,和患者和医疗团队之间建立起来一条密不可分的感情链条,成为了这个志愿项目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这个类似“对接”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现阶段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蔡晓唐直言,项目从最初的她一个人,到黎青、刘俊加入进来,再到如今更多医护、志愿者愿意配合项目的开展,已经收获了家属及患儿的极大肯定,但是目前的人力已经饱和,“如果项目要更好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人和资源的关注。”

交通

关注旅途安全

乘客变成列车上的志愿者

12月25日,周六,在成都到南京的D2374次动车上,乘客陈艳和解锌在乘务员、乘警的指导下完成了培训,变身成为志愿者,将和车上的专职人员一起,保障本次旅途的安全和顺利。

这个听上去就很有意思的志愿服务项目,是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成都铁路公安处联合推出的“青春志愿·爱在旅途”——平安列车志愿服务项目。项目按“乘警 志愿者”的模式组织实施,通过在运行列车上组织发动乘客参与志愿服务,组成列车警务志愿服务团队,共同营造列车良好秩序,打造平安乘车环境。

志愿者在动车上接受岗前培训。受访者供图

乘客变志愿者后做什么?《平安列车警务团队志愿者工作手册》上有详细的内容界定:安全宣讲、治安防控、重点帮扶。安全宣讲是通过车内宣讲、资料发放等形式,向乘客宣传安全乘车知识,提升乘客安全乘车意识;治安防控是定时进行车内巡逻,发现车辆运行以及乘客安全隐患情况及时上报乘警;重点帮扶是指服务期间如有个案或重点旅客需要帮助的,在保障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予以帮助。

“列车治安消息树、关键时刻搭把手。”来自成都铁路公安处的朱萱楠是项目负责人之一,他的这句话,形象的将旅途中志愿者的职责概括了起来。

陈婷家住成都,因为丈夫在武汉工作,所以经常在成都和武汉两地跑,铁路是她的主要出行方式。“这个项目一推出我就参加了,真的挺有意思的。”陈婷说,以前在列车上,都是玩手机或者睡觉来打发时间,很没有意义。“现在成为志愿者了,心态就不一样了。”陈婷回忆了自己几个月来的一些经历,比如第一时间劝阻了乘客间的小纠纷;看到乘客摸出打火机感觉是想抽烟,就赶紧劝一下;最多的时候,是提醒乘客戴好口罩......

“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处理,也可能变成大事情。所以我觉得志愿者挺重要的,毕竟乘警和乘务员不一定能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陈婷直言,这个项目自己特别喜欢的另一个原因是,志愿服务变得触手可及、人人可参与,“上大学那会儿我做志愿可积极了,毕业后反而机会少了,这个项目的出现,让我又找到了当年的感觉。”陈婷也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希望项目在规范化流程、志愿时长记录、激励机制这些方面更进一步。

志愿者在动车上接受岗前培训。受访者供图

如何参与这个志愿服务?据朱萱楠介绍,目前报名方式有两种,线上报名是通过“志愿四川”平台选择所乘坐车次、项目;现场报名是根据车上广播信息,向乘警报到并确认参与。“参与前要培训。”朱萱楠说,培训分几种,主要的包括参加乘警组织的“平安列车警务团队”工作培训会,了解本趟列车车厢情况及沿途区段情况;学习《平安列车志愿者须知》,明确志愿服务内容和注意事项;加入乘警组建的平安列车警务团队临时工作微信群;领取并按要求佩戴“平安列车志愿者”相关标识等,“主要还是确保志愿者的安全,这是第一位的。”

据介绍,“青春志愿·爱在旅途”——平安列车志愿服务项目自10月21日启动以来,已开展服务9217次,上岗志愿者15472人,帮助旅客找回遗失物品160余件,挽回损失价值50余万,寻回离家出走未成年人5人,还协助处置了警情8起,包括了醉酒滋事、吸烟等情况。

消防

关注消防安全

用接地气的方式宣传消防知识

在南充市蓬安县城的相如故城景区,有一个“志愿消防服务站”,站内循环播放着消防安全的宣传视频,还有文字、图片资料,游客可以观看、翻阅,其中消防员叔叔帅气的身影,总是能引起孩子们的拍手和尖叫。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来自当地消防系统的志愿者向春燕、吕双等人又来到这里,除了维持现场秩序,还开展了一些互动活动,比如讲解绳结的打法、指导游客初期火灾怎么扑灭、怎么逃生等,这类互动活动能提供丰富的消防知识体验,同样特别受游客欢迎。

这是蓬安县相如故城景区志愿消防服务项目的一个画面。这个已经实施了6年多的志愿服务项目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是景区志愿消防服务站,另一个是社区以舞蹈和快板儿的形式自编自演的消防宣传文艺节目《婆婆妈妈话消防》。

项目最大的亮点,应该就是接地气了。

蓬安县周口街道办下河街社区,地理位置特殊,建筑物大都是老旧的木质古建筑。社区居民用电、烧柴、烧煤的用户居多,火灾隐患大,一旦发生火灾就可能发生“火烧连营”的情况。2014年,蓬安县人民政府发文将下河街社区列为“区域性火灾隐患单位”。随后,蓬安县消防救援大队在开展隐患整改的同时,以志愿服务的方式深入社区开展消防宣传及培训演练工作,《婆婆妈妈话消防》和消防服务站,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出现受到社辖区群众一致好评。

《婆婆妈妈话消防》如今已经有了品牌效应,在社区、景区经常上演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关注,除了媒体的报道,据蓬安县消防救援大队教导员夏国森回忆,他还在不少短视频平台上看到过游客拍摄的演出画面,点赞颇多。

景区内的“消防志愿服务站”。 受访者供图

已经快70岁的唐文涌大爷,从项目开始就积极参与到《婆婆妈妈话消防》节目的编演中,他特别享受这个过程,“大家在开展文艺演出的过程中,为群众普及趣味消防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退休后的精神文化生活,焕发了精神活力,达到了增强体质与健身的作用。”他这样总结自己获得感。

其实,获得感更多的是群众。夏国森说,在这个项目中,群众在参观游览景区的同时,在志愿消防服务站内稍作休息,通过学习消防安全知识、观看宣传活动消防安全科普视频、参观消防器材装备模型、欣赏文艺节目《婆婆妈妈话消防》等内容,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群众灭火、逃生自救能力和参与消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婆婆妈妈话消防》与景区志愿消防服务站组建至今,已经服务群众12000余人次,开展消防培训志愿活动96次,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社会效应。

如今,这个很接地气的志愿项目已经开始了润物无声的进化。节目被录制成了视频,在更多的地方播放,“未来可能还会打造成舞台剧”;这种模式也吸引了外地的景区和社区前来参观学习,实现了经验的输出。“项目要发展,就需要更多的人员参与进来,更多的志愿者,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等。”谈及未来,夏国森坦言,大家都有不少的憧憬,“有效降低火灾的发生率,使消防安全知识不断深入社会、深入人心,这是我们期望能达到的全民消防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