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
茶花是茶科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茶花是山茶花、云南山茶花、金花茶、茶梅、西南山茶花、怒江山茶花、冬红山茶和蒙自连蕊茶等的统称。
山茶花,又名海榴、海石榴、玉茗花、耐冬花、川茶花、红山茶等。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在中国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江西、山东、浙江、广西、广东、福建、云南、四川等地是山茶花原始分布和现代栽培的集中地。山茶花生境多样,无论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在高低起伏的丘陵平坝之上,都有它娇美的身影。
云南山茶花,又名滇山茶、红山茶、南山茶、橙花等。原始种类主产滇西山地。植株一般高5—10米左右,以枝叶葳蕤,花大色艳,耐寒长寿而著称。云南山茶花,不仅品种繁多,而且花型花色多样,历来是国内乃至世界各地竞相引种栽培的珍贵品种。每年的初春季节,中国北方大地寒风凛冽,白雪皑皑,而云南高原此时已是“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的缤纷世界,山茶花竞相开放,斗雪傲霜,争奇斗艳,景观之壮丽令人心驰神往。
山茶花
茶属植物集中分布于中国的南部和西南部,以云南、广西和广东横跨北回归线向南北扩散而逐渐减少。中国的南部和西南部是茶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和起源中心。茶花原生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于长期的自然杂交、变异积累、自然选择和特定条件下的突变,种类和品种逐渐增多,加上人类对观赏茶花的引种栽培和精心管理,便逐渐形成了一个成员众多的茶花家族。根据人类现有认识,全球茶科植物有30属,约500多种,其中茶属又分4个亚属,200多种。茶科植物中约有百分之九十生长在中国的西南地区,供观赏的茶花品种,在中国约有500多个。
茶花的原始种类,花瓣为单瓣或复瓣,花色也比较单一。经过人类的引种培育,茶花的雌蕊或雄蕊发生变化,雄蕊“瓣化”发育成花瓣,进而由单瓣发展成复瓣、重瓣;由狭小演变成大型的花瓣或卷曲的花瓣;花色也由单一演变为复杂,逐渐形成花大、色艳、绚丽多姿的茶花品种群体。
金茶花
茶花的品种分类和命名,目前尚无一个公认的统一标准和系统,比较混乱。现在各地基本上是依据花型、花色、花瓣的多少、形态和花期进行茶花品种的分类命名。以花型区分品种,有喇叭型、绣球型、蔷薇型、牡丹型、松球型、荷花型、芙蓉型、玉兰型等;以花色区分品种,有桃红色、银红色、艳红色、紫红色、粉白色、绛红色等;以花瓣的多少和形态区分品种,有单瓣类、半重瓣(复瓣)类和重瓣类三类。由于因子组合排列的差异,品种名称出现诸多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茶花品种的命名一时难以统一。可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交通事业的发展,促进各地优良茶花品种的相互引种、驯化、杂交育种等,茶花的品种将会越来越多。
茶花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植物,它是木本花卉中最美、最珍贵的一种,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世界最负盛名的花卉榜有重要一席。在偌大的茶花品种群体中,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品种不胜枚举,诸如蒲茶、靖安茶、银红蝶翅、雪娇、红玛瑙、恨天高、牡丹茶、银粉朝阳等都是世人瞩目、誉震花坛的名贵品种。金花茶以色泽蜡黄,形态雍容傲称誉为“金色皇后”,轰动国际花坛,成为各国茶花育种专家追逐之宝。
云南是茶花的故乡。素有“云南茶花奇甲天下”之说,不但是国内乃至世界各地引种栽培最早的地区,也是茶花古树保存最多、分布最集中的省份。
茶花古树是指生长在百年以上,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的老树。他们是茶花家族的寿星或长者,至今花繁叶茂,生长健壮,是花卉世界中的瑰宝。据初步统计:分布在中国各地的百年以上的茶花古老植株约有二百多株。他们或生长在庙宇古寺之中或公园名胜区内,或村寨、寺院,或荒山郊野的古刹废墟上,高柯直立,以其优美的树姿和嫣红美丽的花朵,迎来成千上万的观赏者。
茶花
茶花美丽,古茶花树更富神韵。山东青岛崂山风景的一株茶花(耐冬花)古树,据传为明朝永乐(公元1403—1424)年间张三丰道士所植,至今已近600年树龄,树高8.9米,树围1米以上,树干虽已弯曲欹侧,树冠却依然苍郁。每年10月至翌年3月,在大雪纷飞时节,下清宫院内火树银花,一派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云南晋宁盘龙寺药师殿前一株云南山茶花(松子鳞),树龄虽已600余年,却依旧是树姿婀娜,繁花满树,光照殿宇,灿如朝霞,其长势之盛非他树可以媲美。云南楚雄市,海拔2300米的紫溪山上一株“紫溪茶”与“童子面”合生的云南山茶花古树,树龄650年,每当花开季节,红色和粉白色花朵同开一树,花期长达5个月,实属罕见。
金茶花
在中国,茶花的栽培历史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最早栽培山茶花始见于吴王夫差(公元前495—前476年在位)会稽梧桐园内。自唐朝(公元618—907年)始,中国南方已普遍栽种,当时多为佛家寺庙院落的珍贵观赏花木。《王花木志》中有:“山茶似海石榴,出桂、滇、蜀亦有”的记载。成画于唐朝的云南历画卷《南诏图传》(又称《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分则卷及文卷(原件存日本国)的卷首部分,绘有两株俗称“橙花”的植物,“橙花”是当今云南大理、剑川、云龙等地白族语言的发音,即“茶花”的谐音。由此可见,我国茶花的栽培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
茶花的栽培自古与宗教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唐南诏国时期之后,尤其是到了明(公元l368—1644年)、清(公元1636—1910年)两代,云南昆明的西山、楚雄的紫溪山、宾川的鸡足山、巍山的巍宝山、祥云的水目山等地,成了西南地区的宗教圣地,四方僧人纷纷云集,建庙筑寺、讲经说法,宗教文化盛极。自古名山僧占多,许多名士多喜青山绿水、花木丛生的环境。所以,寺庙院落大都种植花木,除松柏类的青树外,茶花也是种植的花木之一。历经几百年后的今天,虽然部分古庙不复存在,但古寺庙原址栽种的茶花却依然长存,成为宗教文化兴衰的历史见证。
茶花的引种栽培与通商贸易等息息相关。以昆明为中心,元阳、楚雄、大理、巍山;东向的宜良、陆良、曲靖相连一线,基本上位于北纬25度附近,这就是自古以民族迁徙、经贸往来、社会交流最繁荣的主要通道,这条通道与南方古丝绸之路谆段合二为一。据考察,古山茶树分布最集中的地带就在这条通道的两侧。从此,对茶花古树分布的调查研究,无疑为云南古代经济贸易、社会文化发展情况创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