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1:女性角色
电影里的三位女性角色挺有惊喜。
影片前半段比重最大的是春夏饰演的南疆法师泷夜,印象里这是春夏第一次演古装造型,形象很惊艳。
春夏因《踏血寻梅》出名后,接到的角色也和王佳梅区别不大(包括近期《除暴》里的角色)。
但在《晴雅集》里她的形象有了很大突破,角色很立体。总感觉她有什么秘密,像反派,但最后又被反派所杀,人设亦正亦邪。
电影最后的彩蛋也和泷夜有关,直接预告了这个系列的下一部《泷夜曲》,可能改编自阴阳师系列小说中的《阴阳师·泷夜叉姬》。
这部续作的第一女主应该就是春夏了,未来她可能会成为郭敬明“阴阳师电影宇宙”的常驻。
第二个有惊喜的女性角色就是王子文饰演的长平公主。
她在银幕形象方面和春夏一样,都有很大改变和突破,甚至很多观众都表示前半段都没有看出来这是王子文。
长平公主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的次女,叫朱媺娖,生于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的末期,本来已经许配给都尉周世显,但因李自成大军逼近北京而作罢。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后,长平公主成了汉族政权的末代公主,还被父亲崇祯自杀前砍断左臂。
在《长平公主诔》中说她:
金枝秀发,玉质含章,逢德曜于皇家,迓桓君于帝女。然而心恋宫闱,神伤辇路。重云笔墨,何心金榜之门;飞霖毂林,岂意玉萧之馆!弱不胜悲,溘然薨逝。当扶上仙之日,距侬李下嫁之年。星燧初周,芳华未歇,呜呼悲哉!都尉君悼去凤之不留,嗟沈珠之在殡。银台窃药,想奔月以何年;金殿熏香,思返魂而无术。
电影只借用了这位公主的名号,经历和真正的公主没什么关系。但从她的经历来看,长平公主虽然形象玉质含章,正值芳华,但整个人生都因为生在末代帝王之家,无法自己掌控命运,留下很多遗憾和悲苦。
诔文中还提到“都尉君悼去凤之不留……”这些话语,看来她和驸马之间还存有真爱。
影片中的长平公主角色,也想得到真爱,也想拥有自由的人生,但始终被命运所左右,这种经历多多少少也参考了这位末代公主命运、爱情和身世的怨苦以及遗憾。
电影中最后一个让人惊喜的女性角色,就是那位相貌独特的中国超模睢晓雯饰演的百目妖。
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但一眼就能认出是她,看电影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
细节2:密室杀人
商业片的剧情一般都会采用英雄打败终极BOSS这个模式,所以有些这类电影可能会出现“第二幕疲软”的问题,也就是剧情的第二幕冲突显得不够冲击,或者套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晴雅集》在第二幕用了一个“密室杀人”破案梗来维持剧情向前驱动。
在电影第二幕晴明、博雅、泷夜、鹤守月和没有露面泓箬(印象里这两个字)法师入驻之后,鹤守月施法创造了一个理论上无法进出的结界。
但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参加过上届祭天大典的泓箬法师却死于非命,这就制造了一起“密室杀人”案。结界里的每个人都有杀人嫌疑,电影开启了破案模式。
在这一幕中每个人都相互怀疑,似乎都有嫌疑,但晴明和博雅也是在这一幕中走向联合,继续引出接下来反派的阴谋。
细节3:配乐
除了几位女性角色,《晴雅集》的配乐也值得拿来单独分析,由日本配乐名家川井宪次(Kenji Kawai)担任整体配乐的把控。
配乐不单指主题曲,而是电影中专门为影片选编的背景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川井宪次最有名的作品就是《攻壳机动队》、《机动警察》、《乱马1/2》等经典日漫,近些年还参与了《叶问4》、《绣春刀2》等中国电影的配乐工作。
在电影配乐中有这样一条基本规律,就是音乐是在影片中分段陈述、间断出现的,音乐与画面、语言等元素相互结合,融为一体,综合地作用于观众时,才能产生综合的效果。
举个《晴雅集》里配乐非常精巧的例子:
电影刚开始晴明和博雅刚刚相遇时有场打戏,一个妖偷了一把琴,晴明和博雅为了这个妖和这把琴而打斗。
在《阴阳师》原著中,博雅也是因为琵琶“玄象”失窃而去找晴明,这段抢琴的打戏对两人相遇做了相应的保留和改编。
在这段打戏中,观众看到的核心视觉元素是打斗和那把夺来夺去的琴,而注意听此时的配乐,川井宪次在BGM中也增加了类似琵琶类乐器的声音。
这样就达到我们的视觉(看到琴)和听觉(听见琴)的统一,通过得当的配乐增强这段打斗戏的气氛。
细节4:发妖
众所周知《晴雅集》来源于日本人气IP《阴阳师》,而《阴阳师》又融合了日本丰富的百鬼夜行民间文化。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对那个飘来飘去、形状奇怪、令人可怖的发妖印象深刻,很有恐怖谷效果。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叫《日本妖怪图鉴》,马上拿来查对一下,果然在日本“百鬼夜行”中有“发鬼”这种鬼。
只不过记载中发鬼成为鬼的缘由和技能与电影中不同:
古有一女子为保护自己的美貌,杀死无数处女,以其血沐浴,终身不老,死后依旧害人,因为只要外貌,所以以发为身,又名邪门姬。
细节5:名字的宿命论
宿命论,是很多奇幻类虚构故事建立世界观的基础。比如2019年爆红的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整个世界观就建立在宿命和打破宿命的矛盾上。
在《晴雅集》中,把宿命论和名字这个具体载体关联起来。
电影开始的第一句话,一般都表明了全片的编剧前提。《晴雅集》的第一句话是:名字是世上最短的咒。
这句话有点名字决定命运的意思。
名字是一个人出生后的第一个符号,我们给孩子起名,比如“勇、文、明、强”等等这些字,包含对一个人未来美好的寓意。
包括英文里的Peter、Paul、Mary等等很多名字,也来源于基督教文化,都有寓意。
名字=最短的咒,意思就是电影中的所有角色都困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宿命之中。
公主长生不老,有太多的名字(身份),但她唯一渴望的就是自己最初的名字,也就是初心。
鹤守月也有自己的宿命,他要始终守护在公主身边。
包括晴明的师傅、晴明自己,还有博雅,以及那些式神,都有各自的命运。
名字就像一个人命运的封印,我们平时也会感受到自己的际遇,多多少少会和自己的名字有一些冥冥中的关联。
细节6:伏羲和女娲?
在看到电影中公主和鹤守月共同站在祸蛇上,最后鹤守月还和大蛇融为一体,第一反应就是《伏羲女娲交尾图》。
古书上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不就是电影最后鹤守月和公主的造型。
另外就像画中那样,伏羲和女娲交合在一起,既是男女结合的象征,也是古人对繁衍的理解,甚至还和现代科学DNA的双螺旋结构很像。
这幅《伏羲女娲交尾图》在中国很多朝代和地区都出土有不同的版本,但主体都是蛇身的一男一女。
电影最终把祸蛇和公主-鹤守月组合绑定在一起,是否受到这个文化符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