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人生三种境界和六个层次(人生的六个阶段和三种境界)

人生三种境界和六个层次(人生的六个阶段和三种境界)

更新时间:2024-12-05 10:32:51

人生三种境界和六个层次

一、三种境外:

《人间词话》里有人生的三种境界:

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志向远大的人往往不被人理解。

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为有梦想,所以肯付出,即便跌倒一千次一万次也不放弃。

三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功的登上了舞台,才突然发现苦苦寻找的不是耀眼的奖杯和盛开的鲜花,而是灯光下的你背后的那一个影子。

二、六个阶段:

《易经》里有人生六个阶段:

初九:潜龙勿用。

龙潜于渊,阳之深藏,应忍时待机,不宜施展才好利于下一步行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龙已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有才有德的“大人”出头露面,出人头地。

九三:君于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的德才已经显现,会引人注目,但要奋发努力不懈,日日夜夜警惕戒备,以防灾祸,这样纵处危境,也可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龙要么跃而上,要么退于渊中,见机行事即可无咎。重点在于把握时机。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龙已飞腾在天上了,居高临下,可以大展鸿图。

上九:亢龙有悔

龙到了极高之处,其趋势必然下降,故应该急流勇退,明哲保身。

01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人生最先经历的第一重境界,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人刚出生的时候,对周身的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对事物的是非真伪,不具备辨别的能力。

处在这一境界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内心无事,没有过多的杂念。思想上的单纯会让人活得很自在,对任何新事物都会有摸索的好奇心。

可同样,这种“新鲜感”,也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和伤害。

就好比刚入社会的那些“愣头青年”,怀着对这个社会的好奇与新鲜感,一切事物在他们眼里都变得很简单,所以在做人做事上,也是懵懵懂懂。

在工作上,同事将工作任务交给他们去做,他们满心接受,毫无怨言,觉得这是同事对他能力的一种认可。

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心生怨言,觉得这是成长过程中必须要上的“实践课程”。

他们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莫名其妙的崇拜感,而这些不假思索的认知,也是导致他们在现实中处处碰壁的主要原因。

所以综合以上内容,我们便可以知道第一重境界是什么,说白了就是“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人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经历,不断成长,通过种种方式来让自己达到学问素养的精湛,而也是人生由平淡转为绚烂的初始阶段。

02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人生的第二重阶段,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

如果说“看山是山”是因为人生智慧还没得以显现,见识还过于浅薄的话。

那么“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就是指人伴随着年龄的渐长,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之后,逐渐察觉到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开始认识到很多事情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而是经常颠倒混淆的。

当你彻底认识到这一点时,那么你也就开始了解到人生的真谛。知道绝大多数事情都是不实的,于是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

处在这一阶段的人,可以说是非常沉稳的,也可以说是非常苦恼的。

沉稳在于他们做任何事情时都会仔细斟酌,不会像年轻时那般懵懂无知,争强好胜。

因为内心有了想法,就会去权衡结果的利弊,譬如同事之间吹捧自己,他们会想对方是真心佩服自己,还是有求于自己;面对没来由的利益,他们会慎重起见,会猜度利益背后又是否隐匿着其他不可见的危害。

这些都是心智成熟后所带来的切实转变,有了这种稳重的心性,自己也会少吃一些现实的闷亏。

当然,处在这一境界的人烦恼也是接踵而来的,因为过于慎重,有时候人也会变得开始优柔寡断起来。面对一些本来很简单的事情,也会因为左右不定而倍感愁苦。

甚至有时候连一些非常难得的机遇,也会因为自己的“慎重”而失之交臂。所以说,处在这一境界的人,就相当于来到了人生的“分水岭”,不同的人生理解,引领着不同的人生结果。

懂得善用智慧和经验的人,往往就能在这个时候助力自己飞黄腾达,实现处境的跳跃;反之,这个阶段的人就很容易被琐事缠身,会陷入无端的是非中。

03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人生的最后一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其实这一境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经历的,事实上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已然无法再前进一步了。

就像那些一辈子都很纠结的人,是从记事的那一刻起,他们便处处纠结。即纠结名利,纠结生死,纠结感情上的求而不得,甚至到了生命宣告终结时,他们还不曾真正解脱过自己。

还有的人则是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到头来也只换得个抱恨终生。

而对比之下,就有那么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则就洒脱高明的多了。

就拿“五柳先生”陶渊明作证,年少时的他励志要做到官亨通达,扬家族远名。

然而在经历过官场上的尔虞我诈,饱尝了人生辛酸,尽享世间荣华之后,他才明白,从官的生活并非自己所愿,唯有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也得益于自己有了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返璞归真,所以陶渊明才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回归自然,回归平凡,成为千百年来最自在,最洒脱的田园诗人。

现实中的人也是如此,若是能够达到“陶渊明”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人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

所以说人生的第三种境界,其实就是人走向精神成熟的一个必然过程,这叫做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当你绚烂之后,又能安然地回到平淡的状态,不为世俗变化而心起波澜,那么恭喜你,已经彻悟了处世的至高法则了。

总而言之,这三种境界,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境界。前两者是人们成长后必然需要面对的结果。

而第三重境界,则需要人内心恢复“入世”前的澄清和宁静,要明白自己的追求是什么。

其实无论人生是欢乐还是艰难,到头来都是过眼云烟。若能把“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当作是人生的最高追求,那么平淡便是最大的幸福,自己也能生活的怡然自得。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