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参考,主要是用位次法。将自己的位次与往年某院校某专业录取的位次比较,不能只比较一年,那样偶然性,要比较三年的数据,相对报志愿就比较准确。
位次法,是一个重要参考,但这个位次一定要做微调,而且还要看是处于什么水平的位次。
第一,根据整体的高考报名人数做微调,比如本省上一年和今年的考生总人数进行对比,高考报名的队伍变长或变短之后,相对位次是要做微调的,不能纯粹用两年的位置直接做折算。
第二,根据高校的招生计划做微调,各个大学在各个省份投的计划不同也会对不同的学生产生影响,比如C9这些好学校在本省的强基计划原来是多少人,如果今后增加到更多,那么对于头部的学生影响就会大一些,很多大学在预测分数的时候,都会考虑比自己好的层次的学校的招生计划。
第三,根据选科变化做微调,如果选科收紧了,位次很可能会向后掉,反之选科要求放宽,位次大概率会前移。
第四,要考虑专业的冷热更迭,比如经管类专业慢慢回归理性,没有那么热了,现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自动化、医药、师范、军事、公安等专业越来越受考生和家长待见,分数就会往上涨一些。
第五,国际大背景或一些政策,比如2020年的时候中外合作办学分数基本上是断崖式下降,但这两年又在回升。
第六,看高校是用什么在招生,有的学校现在用直博在招生,有的学校用5+3硕士在招生,有一些文科院校用双学位在招生。
另外,高校校区的变化,办学层次的提升,比你的目标院校分数高,位次靠前的专业组加计划,高校招生宣传的力度,国家产业政策等都会对位次产生影响。
所以影响因素是很多的,绝对不能只用往年的位次来对应今年的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