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方法:古人提倡巧读书而不是死板读书,注重思索型的把书中的意思、含义解释出来,如果解答问题或行为中是死搬硬套的照本宣科,那么导师和教师是不会喜欢的,②态度:硬逼迫着读书与自觉的去读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直接影响读书的质量、记忆、发挥
古人谈读书的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三句话。第一句写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第二句写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第三句是说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文中“尝”和“急”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常用义不太一样,“尝”是曾经的意思,“急”是重要、要紧的意思。
第三则选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告诉我们:读书首先要立下志向,这样才能不甘落后:其次要有见识、有见地,知道学海无涯,才不会容易满足;最后还要有恒心,只要持之以恒,就没有完不成的事。这三方面缺不可,都做到了,才能学有所成。“盖”是用在句首的语气间。“断”在这里是“一定、绝对” 的意思。“河伯观海”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说的是河神河伯从自以为了不得,到认识到自己日光短浅、缺乏见识的故事。这里用河伯观海和井蛙窥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