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加剧淤死速度
大规模填海造地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可逆的。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胶州湾面积比历史上的天然海湾缩小了1/3,有的地方已无自然岸线可用。
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左华称,填海不仅造成了海域面积减少,最根本的还是改变了胶州湾的水动力条件,使得胶州湾的水动力条件被人为改变了,减少了,填海造地使胶州湾水域面积继续减少,导致潮流、纳潮量等减少,即水动力变小,进而带来淤积,而淤积将会带来纳潮量减少,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海水的水动力减弱,淤积严重,那么污染物进入海域后不能自净,影响了污染物的运送,污染物运送不出去就会加重污染。
吴建政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几年渤海沿岸日益加重的海冰就与填海有关。“这几年渤海海冰严重,不是气温变低,甚至没有变低。结冰以前大浪可以把它打碎,打到岸边。建大吨位码头需要伸到深水里,要避免回淤,必须建两次围起来的港池,两侧长堤伸出去,挖出港池,长堤可以挡流挡浪,但场地存在使波浪力小了,打不碎冰,也达不到岸边,向海里扩展的长度就大了。莱州湾去年海冰达到26公里,历史上最高就是25公里。渤海湾自然规律就是要淤死,但认为填海加剧了淤死的速度。”
“填海一方面主要用于城镇建设,搞房地产开发,单纯旅游项目没有利润,不会有人做,另一方面是港口工业用海较多,建深水大港,大企业地税高,政府也喜欢引进。现在各个省都在填,山东填的不算多,海南、广东、河北、辽宁等都很多,不比山东少。填海对养殖业也造成危害,水产下降。填海有的当年、有的几个月、有的甚至今年才能显现,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案例到处都是,但这都是政府做的事,环保、港航、海洋等各部门都审批,没有人去追究政府的责任。有些大规模填海项目是刚批的,还没建成,10年以后危害的效果可能就非常显著。”
即使造离岸人工岛相对连陆填海对环境影响较小,但仍会改变自然洋流,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专家认为,如果遇到海平面上升、海冰、风暴潮等恶劣天气,人工岛相对来说要更脆弱、更容易受灾。吴建政说,不是不能填海,而是要眼光放长远仔细论证。
目前,山东烟台牟平养马岛就出现了“退堤还海”,上世纪80年代,当地因为经济建设和生产开发的需要建成“十里长堤”将海水拦住之后,在堤内侧构建养殖场,造成水体交换不好,为恢复生态,今年养马岛退堤还海工程打开一条近千米长的“口子”,贯穿养马岛前海东西海域,恢复海洋潮汐通道,还原海域自然属性。吴建政表示,把快堵死的水道挖通,增加水体流动性,同时,挖出的部分堆高也可以做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