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开头第一句“驿外断桥边”,便透着一片冷落的景象;第二句“寂寞开无主”,直接说出梅花的孤独。
接下来的“黄昏”和“愁”字,更加强了那种孤独的色彩,连上“风和雨”,就不仅仅是孤独了,更是动荡艰难环境中的孤独。
下片头二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不说梅花先春而开,反而说梅花无意苦苦争取在春天开放,只是我行我素地于苦寒中独自芬芳,任由那些随波逐流、经不起风雨的群芳忌妒。写出了梅花独行特立的性格,立足点很高。
接下来再进一层,就算“零落成泥”、就算被“碾作尘”的粉身碎骨,梅花的幽香依然“如故”,这就是说,不管别人怎么样,也不管环境怎么样,我还是这个样子!初衷不改。
这是多么的傲岸!多么的坚韧!多么的自信!南宋时期,强敌入侵,小朝庭偏安一隅,不思抵抗。陆游一向是反对投降妥协、坚持收复中原失地的,这种信念,贯彻毕生,始终不变。可是,面对小朝庭的不抵抗政策,面对议和派的排挤打击,他的感觉是多么的孤独、寂寞,这与苦寒中怒放的梅花,又是多么的相似!这首词虽是咏梅,其实却是作者的心头呐喊!这首词之所以写得成功,是把物象充分升华的结果,作者不斤斤计较于梅花形态的叙述,而是把梅花上升为人的高尚品格来描写,梅花与人,是二又是一。
作者首先确立了一个中心思想——“孤芳不变”,上片着重于“孤芳”,下片突出“不变”。
这不禁令人想到屈原的两句话:“众人皆醉我独醒”和“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个中心思想的确立很重要,因为,客观事物通过个人意识的改造,必然染上个人主观的色彩,问题在于,你是怎么样去改造它,给它染上什么样的色彩。
梅花,你可以把它看作是脱俗的高人隐士,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寒冰美人,这也只是从梅花这个特定的物象上来提升,然而,最好还是要写出这个特定物象的性格来。如何把握好这一点,还得看作者个人的修养与情操。
这应该就是这首诗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