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钟表,古人是通过圭表、日晷、刻漏等方式来计时的。
圭表是早期使用的一种计时工具,主要通过测量日影的长度来计量时间,人们将时间称为“光阴”就与圭表有关。
在圭表的基础上,人们又发明了日晷。日晷由一根晷针和一个带有刻度的晷盘组成,也是以光的投影来判断时间。当太阳的方位变化时,晷针在晷盘上所指的方位也随之变化。
如果碰到阴雨天或是夜晚,人们就会使用刻漏来计时。刻漏又叫漏壶,是将铜壶底部穿孔,并在壶中竖立一个带有刻度的标尺。随着壶中的水不断漏出,标尺上的度数也逐次显露,观察刻度就可以知道时间。
中国古代最初使用不等时法来记录时间的。
可以简单理解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一种不太精确的计时方法。
后来发展到西周时代我国就出现了等时法。
即将一天等分为十二个等长的时段,用十二地支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