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李白 绝句四首赏析

李白 绝句四首赏析

更新时间:2023-09-07 12:39:34

李白 绝句四首赏析

答:李白 绝句四首赏析如下:

  望天门⼭

  李⽩〔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边来。

  赏析

  这⾸诗写了碧⽔青⼭,⽩帆红⽇,交映成⼀幅⾊彩绚丽的画⾯。但这画⾯不是静⽌的,⽽是流动的。随着诗⼈⾏⾈,⼭断江开,东流⽔回,青⼭相对迎出,孤帆⽇边驶来,景⾊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带的雄奇阔远。⼀、⼆句写出了天门⼭⽔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势,给⼈惊⼼动魄之感;三、四句写⾜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东流⾄此回。”这两句写诗⼈远眺天门⼭夹江对峙,江⽔穿过天门⼭,⽔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句紧扣题⽬,总写天门⼭,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去的壮阔⽓势。它给⼈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本来是⼀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成为东西两⼭。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指河西的华⼭与河东的⾸阳⼭),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命⼒的事物,显⽰出冲决⼀切阻碍的神奇⼒量,⽽天门⼭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条通道。

  第⼆句写天门⼭下的江⽔,⼜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和反作⽤。由于两⼭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句是借⼭势写出⽔的汹涌,那么这⼀句则是借⽔势衬出⼭的奇险。有的本⼦“⾄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势。可⽐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触⼭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东流⾄此回”,同样是描绘万⾥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七⾔古诗,写得淋漓尽致。从⽐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边来。”这两句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句写长江江⾯的远景,点醒“望”的⽴脚点和表现诗⼈的淋漓兴会。诗⼈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个地⽅遥望天门⼭,他“望”的⽴脚点便是从“⽇边来”的“⼀⽚孤帆”。读这⾸诗的⼈⼤都赞赏“两岸青⼭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不动的⼭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脚点“望天门⼭”,那⼤概只会产⽣“两岸青⼭相对⽴”的静态感。反之,⾈⾏江上,顺流⽽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姿

时,“两岸青⼭相对出”的感受就⾮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过程中“望天门⼭”时天门⼭特有的姿态,⽽且寓含了⾈中⼈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似乎正迎⾯向⾃⼰⾛来,表⽰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当更加兴会淋漓。

  “孤帆⼀⽚⽇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