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奶就闹肚子这种现象是由于身体缺乏分解奶中乳糖成分的乳糖酶造成的。宝宝在断奶以前,乳糖酶的活性很高,所以尽管母乳中乳糖含量是牛奶的1.5倍,但婴儿很少发生乳糖不耐的症状。
乳糖是新生儿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哺乳动物乳汁中存在的唯一双糖。虽然大多数人对乳糖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耐受的情况,但乳糖本身并不是坏东西。
随着年龄增长,在2岁之后,肠道中乳糖酶的含量会急速降低。曾经有报道,在北京、广州等地3-5岁儿童乳糖酶缺乏率约为30%,7-8岁儿童则高达80%,与成人比例接近。
人体分解乳糖的正确流程是:当乳糖进入小肠后,被分布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乳糖酶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在小肠就被人体吸收了。
一旦缺乏乳糖酶,过多的乳糖会进入大肠。大肠里虽然没有乳糖酶,但有勤劳肯干的肠道菌群。虽然分解乳糖不是它们的本职工作,但本着“不行也行”的奉献精神,乳糖会被这些肠道菌群强行发酵分解。
发酵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各种气体,一部分被血液吸收从肺部排出,剩下的就变成肠道胀气,引起腹胀腹痛,最后变成——屁,排出体外。发酵还会产生乙酸、丙酸、丁酸、乳酸等酸性成分,进一步刺激肠道引起腹泻。
控制乳糖酶的基因位于人体第2号染色体上,在悠久的历史中,没有长期饮奶习惯的人群,逐渐丧失了乳糖酶基因的高表达水平。非常遗憾的是,“乳糖不耐受”这种基因层面的“功能衰退”,是没办法通过短期“锻炼”来改善的。
对于那些轻、中度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少量食用牛奶等奶制品,并且逐渐摸索出自己身体可以耐受的奶制品量。比如发现自己的肠胃喝一袋牛奶没有问题,那就不要在一天当中喝下两袋牛奶。对于重度乳糖不耐受的人,只能和含乳糖的奶制品说拜拜了。
给乳糖不耐受同胞的小建议:乳糖酶缺乏并不代表没有乳糖酶,可以通过少量多次喝奶(减少大量乳糖刺激)、非空腹喝奶(延长乳糖食品消化时间)、喝发酵酸奶(选择低乳糖奶制品)等方式,减少乳糖对肠道的刺激。
喝牛奶后会出现腹泻是体内缺少一种消化牛奶的酶,经常喝牛奶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建议少量、多次摄入鲜牛奶,比如用水将牛奶稀释后再食用,或者牛奶和其他食物一起吃,也可以用酸奶代替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