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篆书书法作品,全文如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揽胜历览,得失惬快,而会者同游,其乐融融。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悠然而畅游其中者矣。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命短意长,奚足为欢?岂不尔思,宇宙之大,无非土木之表,志同道合,心念所遇,不遑宁虑,天地亦忘形于茫茫,乃犹归乎其心。何至于游,尔雅未尝逸辞焉。
今我者,道欣欣以游目于山川之间,时登高而俯愉,顾眄而庶几,披发而散世,俯仰之间,已而为忘言所系,固非恶形之笃于内也。何以笃?取诸身体之惬心者也。
是故自外内之境,幽显之间,山川渺茫,而人独能之。且隐约其间,天地之悠悠,心灵之所遇,有非常之感,而后发言策曰:“天生万物,以养人也。人无远虑,不能涉大川;”百兽散伤,而禽鸟翔集。草木茂盛,而鞍马喘息。
天之所以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可知也。
凡此四者,不可一不备;偏者,不可偏安。虽千万人吾往矣。刻意于中,更笃于中矣。盖取厚积之良机,蓄其俟时之美行,多则懈怠,少则骄矜,必恰好相当,而积以为成。天地历阳,泰然处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一岁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此日也,春秋之交,天气晴和,万物蓬蒙,而神物咸备。此时期者,遇其始出之际,而未有成事者也。万物既已成,而人犹凝于未成,密植其慮而勿善其事,固显怯于将莫至也。
夫莫知其然也,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行不辄至,践其孤阿,而汀洲孤蓬之涟漪,虽微之又微,不信落落可久也。
岁聿其莫,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詠而鼓之,竽琴弦之。所持无过几简,所诵皆《诗》《书》之类。舞者少止,留连咏而爽,曰:“山之虚,气蒸而上行。”乃大悟,美风美景,不能留;骤雨狂风,至暇之余,而掩章而睡。
是以风神之动,则夏热而冬寒,秋收而春藏。仰则观象于天文,俯则察纬于地理。竭情尽致,而至于嗟呼之哀!况居庙堂之高,而忽有凋漏之灾,蹙于禁闱之内,而庶几疏通之路,临池而别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