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颜回居陋巷典故(颜巷陋阮途穷典故的好处是什么)

颜回居陋巷典故(颜巷陋阮途穷典故的好处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4-08-09 16:48:12

颜回居陋巷典故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40岁。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政冶志向上,颜回以舜为志。

颜回在其人生的第一阶段,十三岁入孔门,用了大约六年的时间,其学业基本已成。颜回求学期间,曾于鲁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娶宋国女子戴氏为妻。次年生子颜歆。颜回在其人生的第二个阶段,约十四年的时间是随孔子周游列国。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颜回三十八岁,孔子六十八岁,季康子派使臣公华、公宾、公林带着礼品到卫国来迎接孔子一行归国。从此颜回结束了跟随孔子长达十四年的列国周游。

颜回重归鲁国,其故居陋巷虽然依旧,但父母均已年迈,家庭重担理应落在他的肩上。归鲁之后,颜回除讲学外,便是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

鲁国的颜氏家族到颜路、颜回父子时,除了保有祖传的贵族身份及颜路的鲁卿大夫头衔外,便只有陋巷简朴的住宅及五十亩郭外之田,十亩郭内之圃了。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春秋时期,些许田产难以维持一个贵族家庭的生计,颜回父子不得不省去作为贵族家庭的一般性开支,简居于陋巷。考颜回一生,大多为追随孔子奔走于六国,归鲁后亦未入仕,而是穷居陋巷。

颜回在学习和弘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的过程中,总是殚精竭思,倾注全部心血,再加上“箪食瓢饮”的困苦生活,这种状况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夏历八月二十三日,一代儒学宗师颜子不幸病逝,给世人留下了永久的遗憾。由于他的家境十分困难,以至无力按照当时有关礼仪殡葬,最后经他的父亲颜路四处筹措,并在其弟子及同门好友的帮助下,才勉强完成了葬礼。

自汉代起,颜渊因为较易查考的关系,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渊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原来,孔子的好学生,一生追随老师,仁义好学,面对艰难困苦,仍旧一心向学,乐而无忧,实在是难能可贵。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家就住在陋巷。 ”陋巷“,曲阜城内与颜庙街相连的一条小街,由南而北穿过陋巷石牌坊,颜庙和颜府便呈现在眼前。位于曲阜城北门内的陋巷,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首颜回的故居所在地。颜回家境贫寒,家居陋巷,但他潜心向学,被后世奉为家贫好学的典范。为了表达对颜回的纪念崇敬之情,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在颜回的故居建造了陋巷坊。

牌坊为四柱三间双额枋,在当心间额枋顶上饰有祥云石雕,正中立有一块字板,阴刻“陋巷”二字,成为颜子故居的标志。历代统治者对颜子极为推崇,屡次为颜回修建颜子庙。现颜子庙共有三座牌坊,一座立于庙正门前,当心间额枋题刻为“复圣庙”,庙的东面立有“卓冠贤科”石牌坊,西面立有“优入圣域”石牌坊,意在赞誉颜子品格高尚、德行优异,是贤者之冠,已成为圣人。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