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分3大段:
一段(1)月夜漫步荷塘原因(点名题旨)。
二段(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体)。
三段(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相思(偏重抒情)。
文章的结构,是圆形的。
从空间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沿荷塘复又回来,记叙了一次完整的夏夜游。
从情感结构看,情感思维从不宁静、想宁静、求宁静、得宁静到不宁静,也是一个圆形。
这种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作者当时的情感流变。
一个特定时刻,某种特殊心绪的微妙波动,含蓄地暗示自己对当时社会的某种感受。
写作背景《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
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
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
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