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小微商贸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用水户实行“欠费不停供”措施,允许企业在3个月内补缴欠费。
二、精简环节,压缩时限,将用水报装精简为受理通水一个环节、1日内办结。
三、大力推行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等用水线上报装功能。线下电话报装,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实现用户“零跑腿”。
四、实行“水电气暖”联合报装,一站式服务。
五、服务前置,提前介入。在工程项目取得规划许可后,主动上门对接对企业用水接入事宜,规划管网建设,预留供水接入口。
六、红线外管网建设,实行“零收费”,降低企业用水成本。用水接入涉及的道路、绿化等行政审批手续,由供水企业全程代办,并可先行报备,在施工的同时办理相关手续。
七、对用水企业内部管网进行免费上门测漏,帮助及时修复,止损止漏,降低成本。
八、主动上门与用水企业对接,对企业内部用水设施进行排查,与企业共同探讨使用节水设施、助企提高节水效率。
九、加强用户回访工作,完善供水服务承诺制度,设立24小时不间断服务热线,及时为企业解决用水相关问题。
一、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对2022年新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予以支持。对省级新认定的“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奖励20万元;对省级认定的小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奖励20万元。
二、数字化赋能中小微企业。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开展企业上云培训对接和咨询诊断活动,加快推进线上营销、远程协作、数字化办公、智能生产线等应用,由点及面向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延伸拓展。
三、创新金融信贷产品。聚焦“专精特新”“智改数转”企业,分类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创设“智改数转贷”“专精特新贷”“小巨人贷”等专属信贷产品。
四、建立联合采购平台。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产业联盟平台桥梁作用,搭建重点产业中小微企业联合采购平台,提高原材料保供对接服务能力,分产业收集中小微企业采购目录,联合多家企业共同采购,帮助中小微企业在大宗采购上具备“量”的优势,享受更优惠的价格,降低采购成本。
五、保障企业连续稳定生产。将工业领域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头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纳入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保障其在环保达标条件下不停产不限产。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分级分区管理、正面清单部门协商和动态调整机制,扩大正面清单企业纳入范围,采取差异化管理,坚决杜绝“一刀切”。
六、持续优化涉企管理服务。推动涉企事项“一网通办”、“一网通查”,优化办理程序,推广“免申即享”“无纸申报”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严格按照执法计划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要求进行监管执法,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即办。
七、持续清理偿还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全面排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中小微企业工程、货物、服务账款,加大清欠力度、建立欠款台账、制定清偿计划,确保按时限完成清欠任务。
八、开展企业家进机关活动。建立政企互动长效机制,定期邀请一批企业家走进机关,开展“双向互动”活动,让企业了解政府部门机构设置、服务职能,向企业家宣传解读政策,“面对面”交流、“零距离”解难,畅通服务企业渠道,构建新时代“亲”“清”政商关系。
九、开展为“专精特新”企业办实事行动。为每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备服务专员,“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为每家企业至少解决一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