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那宛如波浪般的晃动,抑制了他们大脑的兴奋活动和恐惧的意识,使之不再啼哭并萌发了睡意。把小孩放进摇篮里入睡这个几百年来的习惯,其实有着深远的渊源。
它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时候(直到今天许多游牧民族还是如此),母亲们无论去哪,无论干什么,都要把小孩背在身上或抱在怀中,这使得小孩总是处于一种摇晃的状态。
人类从狩猎社会、渔猎社会、农业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婴儿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这种在摇晃中入睡的习惯被保留了下来,甚至出现了各式各样专门为了让小孩更安静地入睡的摇篮,连哄孩子睡觉的歌曲都被称做摇篮曲。
摇晃有催眠作用。多少年来,做母亲的都知道利用摇篮使孩子尽快入睡。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摇晃还有益于婴儿的发育。如经常不断地刺激儿童某些运动器官,有利于生长发育,可使他们长得快些。在人的内耳,有一个叫前庭的地方,它的功能是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兴奋由神经传到脑,通过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可使行走的速度加快,同时掌握行进中的方向。科学家对儿童进行了试验,每天对他们的前庭刺激10分钟,即放在摇篮中轻轻摇晃,发现这些儿童身体特别好,身高也超过其他儿童。
但也要注意,不宜让孩子总睡在摇篮里。这是因为考虑到孩子的脊柱柔软,通常摇篮的硬度是不够的,常睡摇篮会使脊柱变形,每天睡10~20分钟便可以了。
宝宝睡摇篮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是比较普遍的,有人担心睡摇篮会伤到宝宝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摇篮摇摆是极轻的,是左右的摇动,而不是旋转。人脑在颅腔内是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它不是像一个不着边的球,放在水里,随摆动而左右晃荡。摇篮摇动时,宝宝全身,包括头部,都随摇篮有节奏地摇动,而不是左右冲撞。一些大人整天把宝宝抱在怀里,还不断地抖动,宝宝才能入睡或不哭闹,这样的摇动强度可能要比摇篮还要大。因此,传统的摇篮是可以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