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学生的告状.
在学校,经常会有学生遇到一点儿小事就向老师告状的情形。如:“老师,他刚才骂我”、“老师,他占了大半张桌子”等。而有些老师呢,认为这些告状的孩子敢于向老师反映情况,值得表扬。可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首先分析下:
喜欢告状是大多数孩子的天性,也反映了儿童已经初步形成了判断是非的能力,但这种判断还带有幼稚性,即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总把眼睛盯着别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告状,就会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首先,鼓励孩子告状,会使孩子养成总把眼睛盯着别人而看不到自己缺点的坏习惯。还有,孩子告状也容易引起同伴的不满,造成同伴之间的友谊破裂。如果这种情况不及时纠正,就可能使告状的孩子处于被同伴孤立的境地。
再者,如是要孩子以告状为乐事,也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建立。
所以,老师应该做的是:当孩子因为一般小事告状时,老师应鼓励孩子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与此同时,引导孩子在正确对待别人缺点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当然,不鼓励孩子告状,并不是鼓励孩子为同伴护短。
当孩子因为同伴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来告状时,老师应当认真受理。另外,如果孩子是因为受了委屈来告状的,老师应给予适当的安慰,教孩子学会礼让和容忍。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学生告状分几种情况:
1:不分大小,轻重,遇事就愿意告状。
这样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家庭成长过程中被家长关心、关注度较高,参与孩子成长的事情较多,导致孩子不能独立、自立的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遇事就愿意寻求家长帮助和保护。
老师要与家长沟通,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立自主的能力。
2:在告状中得到肯定和关注。
这样的孩子平时在同学中不是焦点人物,被关注度不高,他在告状这个行为中得到在班级里的存在感和关注度,会乐此不疲。
老师应教育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出自己的闪光点,以实力获得别人的关注和瞩目。
3:恶意告状
有的孩子会比同龄的孩子心智更成熟一些,会借助其他人和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看到与自己“关系不好”的同学犯了错误,不论事情大小就去告状,借老师之口批评他人,从而幸灾乐祸。
老师应辨别事情的真相,找出原委,解决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好”的问题。
4:真正的告状。
有些突发的、学生解决不了的事件,需要老师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