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字的甲骨文演变过程起源于商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王朝的更替,王字的形态也逐渐发生变化。
最初的甲骨文形态为一个象形的头骨,代表百姓对王的臣服和敬畏之情,而后逐渐演变为“王”字更为普遍的现代汉字形态。
这个演变过程中,广泛的运用卜辞等祈祷文书使得王字的使用频繁增加,王字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性汉字。
王”是中国古代帝以下的最高爵位。哈拉帕印章文字“王”字,迄今发现有两种写法:
第一种是正体
第二种是变体
而甲骨文“王”字也有两种写法:
第一种是体现王的帽子和舞步
第二种是体现王的舞步
哈拉帕印章文字中的“王”字
,是一幅“王”的简笔画,形神具备。
如果将哈拉帕印章文字中的“王”字,
看做甲骨文“王”字
来解释,哈拉帕印章文字中的“王”字戴的帽子
,就是甲骨文“玨”字
,是合在一起的两块玉;下面部首
,对应的是甲骨文“舞”字
。哈拉帕印章文字“王”字整体意思就是:戴玉冠的舞者。由于“玉”字“羽”音,极可能王不祭祀的时候也戴羽冠。
结合哈拉帕印章文字和甲骨文,我们终于知道了“王”字本意。“王”就是位于帝王以下,通过舞蹈,连接帝王与天地之间联系的大巫师,是上古神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