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倒装句有:主语和谓语倒置,定语、状语和中心语倒置。倒装句主要是为了能够强调某一事物。
主谓
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正常的、一般的语序。有时也会颠倒过来,谓语前置,这是最常见的变式句,这种现象常见于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谓语和主语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隔开。构成:“谓——主”格。例如:
上哪儿找啊,你?(疑问句)
放心吧,爸爸妈妈!(祈使句)
终于过去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统治!(感叹句)
这往往是为了强调谓语,或者是说话急促而先把重点说出,然后追加主语。主语一般读轻声。
定语状语后置
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这是正常的、一般的语序。有时也会放到中心语之后。后置的定语、状语限于一些“的”字短语、形容词、副词和介词短语。构成:“中心语——定/状语”格。如:
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游历的,都特地赶来观礼这次大婚的盛况。(定语后置,“的”字短语)
农民们,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愁眉苦脸地清理着破烂的东西。(定语后置,“的”字短语)
头上插着许多鲜花,横七竖八的。(定语后置,“的”字短语)
他走上了领奖台,慢慢地,羞怯地。(状语后置,形容词)
她站在哪儿,静静地。(状语后置,形容词)
他醉熏熏地走着,摇摇摆摆地。(状语后置,形容词)
同学们都来了,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状语后置,介词短语)
他退休了吧,大概。(状语后置副词)
定语、状语后置往往是为了突出它,因而能使句子节奏更明快、更简洁有力,可变长句为短句,有时还可以起到强调、补充作用。
有时要强调状语的中心语,也会把状语放后:“他退休了吧,大概。”
扩展资料:
主谓倒装
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 了”。
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①、“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 ”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②、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③、数量词做定语后置 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