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指:
1、忠、仁、诚、节、勇。
2、智、信、仁、勇、严。
3、仁、礼、信、义、智。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德(常)仁礼信义智
仁礼信义智是五德,五行与五德的关系是:木主仁、火主礼、土主信、金主义、 水主智。
仁:悲天悯人的生活态度,对待人和其他事物的方式。
义:遵循正义的生活道路。
礼:维持整个儒家社会的基本信条,是维系社会的规则·形式,必须遵守,相当于程序法。
智:能够在明辨是非基础上趋利避害的判断力。
信:对承诺的遵行和高度尊重。
何谓仁?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何谓礼?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何谓智?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智。
何谓信?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五行之德,天地之真种,神圣之道也。常之为言也,恒久不易之道,天人一贯之道,性命浑一之道,万物一致之道也。是故,时起时落者非常,或左或右者非常,变幻不测者非常,无穷无尽者亦非常也。声色名利,皆非常物;生老病死,亦非常态也。然常并非不可捉摸,亦非不可感知,常者天地之真性情,造化之真主宰,性命之真种子,步步有验、时时可本之道也。是故,行如叶,常为根,叶落归根,自然之理也。行于其外,常归其中,流行而通常也,故常不离中,行岂得正?欲识天地造化之理,须从五常贯通源头根本也。
五常并非无常,五行不得真常。天地造化之道,形同风水,贯通在内,而流行于外也。盖风水之自也,必由其源而发,源者风行水出之起源也,动静之间,无中生有之地也。气动成风,水流通行,造化万物,生生不息之道也。
而旋风水涡,正是源头之处,天地贯通之处也。后天之中,道器之间,大至浩瀚银河,细入微尘纤毫,天地造化,无不尽然。动则成行,五行流行于天地之中,而成万物之形也。而其源头根本,却在中央不动不摇、清净自然之地也。五常正在造化之中心,源头根本之地,亦清净之圣境也。
是故,五常不立,则五行无源无本;五行无源无本,则成一潭死水,岂有半点生机?朱子尝有诗云:“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五行以五常为源头,方成清泉活水,而生机无限,倘源头已断,则五行必败而成腐朽之物矣。
五常为五行之德,五行之本性也。五行发散,行而不止,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是故,五行有生有死,有起有落,有盛有衰,有成有败,千变万化,无休无止。而自天地开辟以来,万物生生不息以至于今,天地还是天地,万物还是万物,大体不变,造化照常,何也?究其源本,必有相反相成之势,以牵制五行无端之形,以使五行流行有道,万变不离其宗也。
如此者,天地始能平衡,万物始能生生不息也。是故,五行皆有其本然真性,以成造化之宗本,动静之中枢也。中枢宗本者,神明之德也。是故,木大生而其德在仁,阴阳配而仁成;金大成而其德在义,阴阴合而义成;火大长而其德在礼,阴阳贯而礼成;水大藏而其德在智,阴阳别而智成;土大化而其德在信,阴阳浑而信成。五行发散于外,五常收敛于中;五行表现于外,五常根植在中也。五行其大无外,五常其小无内也。故先贤曰:“大则弥纶天地,小则退藏于密。”五行流行乾坤,五常细致入微也。
五常为造化之真种,五行生生不息之主宰也。情同天地,性通万物,通常达变,规范五行。是故,万物造化,无不遵从此道,无不尽合此理。今以草木而言其理,以示五常、五行之关系。自然之中,五行以成草木之身,枝繁叶茂,顶天立地,无非五行之体也。而五常以成草木之种,花开花落,一岁一成,凝成五常之种也。
草木有种,可行天地,散成万殊,岁岁枯荣。是故,有种可生身,一身一乾坤,身身皆不同,其本却唯一。种子之中,外包以仁,仁含天地先天一炁,以备种子破壳发芽之营养。是故,种子饱满,则仁性足而先天炁足,种之自必易生长,长成乾坤之体,亦可结五常真种而含造化之炁,岁岁行去,子子孙孙,其生机无限也。
是故,仁性足者必长生,仁为先天之营养,其中有大生之机也。子曰:“仁者寿。”草木因有种可行天下,而真种因有仁而方可破壳发芽。仁义在中,而天地亦有感应,不仁不义,难成真种,形同虚花,一场风雨必成败落之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