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恨吕不韦是因为吕不韦打压他。
李斯,字通古。楚国上蔡人,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是法家代表人物。 李斯师从荀子,学成入秦,辅佐秦王统一六国。秦统一天下后,为秦始皇制定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秦篆统一文字,制定法律,统一车轨、度量衡制度、货币。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并不是李斯狠吕不韦,而是嬴政与吕不韦不和,李斯审时度势选择了站在嬴政一边。
李斯原是楚国上蔡人,初为郡小吏,不甘于碌碌无为,便投到荀况门下去学“帝王之术”,企望能够学以致用,以自己的才智学识辅助有为的君王成就帝业而出人头地。
李斯曾以“厕中鼠”与“仓中鼠”比喻,前者食污秽之物,而人犬一近则恐惧四散,后者安然食仓中之积粟,既无风吹日晒之苦,又无人犬惊扰之优。一个人能否成为贤者,关键在于“自处”的环境如何,即能否替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李斯从师学习的目的便是为日后“自处”于好的环境打基础。学成之后,便向其师告辞西入咸阳,向秦王游说,推行自己的帝王之术。
李斯入秦那年(前247),正好秦国庄襄王病死,秦王政(秦始皇)即位。李斯初为相国吕不韦门下的舍人,因得到吕的信任,被荐为郎官,由此得以当面向秦王进说。
面对少年气盛的秦王政,李斯进献利用“万世之一时”的时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大计,深得秦王的重视,并因此任为长史,直接参与谋划吞并六国事宜。
此后,李斯的仕途也曾两度遭遇危机。第一次吕不韦罢相治罪事,与吕不韦有牵连的人都受影响,而曾经为吕不韦舍人的李斯,却意外地未受到牵连,度过了一次仕途危机。另一次是韩国人郑国以修渠为名在秦的间谍行为被发现后,秦宗室贵族乘机攻击客卿并建议逐客,李斯在被逐之列,这是一次较大的仕途危机。李斯不甘沦为“厕中鼠”和“不肖”之辈,以《谏逐客书》说服了秦王。秦王派人一直追到骊邑,李斯得以重返咸阳,继续实践其政治理想。
李斯能渡过仕途危机,既是统一事业的大局把他的政治命运同秦王连在了一起的缘故,也是他为改变“厕中鼠”命运而努力的结果。他与吕不韦的不和也是基于此而考虑的。
李斯由侍从秦王的郎官升为长吏,后又由郎官晋升为客卿、并官至廷尉,为秦王出谋划策,并实施离间各国君臣之计,以配合武力消灭六国。李斯为秦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其日后位极人臣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