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历史上有哪些具有民族节气的英雄人物(中国历史上有民族气节的人物)

历史上有哪些具有民族节气的英雄人物(中国历史上有民族气节的人物)

更新时间:2024-08-06 01:45:41

历史上有哪些具有民族节气的英雄人物

历史上哪些具有民族节气的英雄人物

1.项羽 字羽,楚国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 的代表人物。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2.于谦 民族英雄,为明朝续命的大功臣,被誉为“救时宰相”。组织打赢了北京保卫战,稳定了明朝政权,事关中原文明的延续,居功甚伟。

3.文天祥 南宋大臣 面对元朝威逼利诱毫不动摇,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崇高的气节,以及忠诚爱国的赤子之心.

4 朱自清 宁肯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 最后活活饿死!

5 刘胡兰 江姐 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著名革命先烈,抗日游击队队员,14岁时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毛泽东主席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6.林则徐 虎门销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

7.戚继光 他著有十八卷本《纪效新书》等兵书,还有各种奏疏传世。同时改造城防,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极大提升了明军战斗力,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

8.史可法 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人人,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史可法于崇祯元年中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

9.邓世昌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

10.袁崇焕 字元素,号自如,明朝末年蓟辽督师,抗清名将。袁崇焕于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后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犯。

1、文天祥

两宋的外患,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且敌人一个比一个强大。辽仅对宋的北方边防形成威胁。金灭了北宋,一度挥军南下,但宋室尚能保存半壁江山。

到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元朝蒙古铁骑南侵时,宋终于逃不了灭亡的命运。不过,南宋末年,宋臣并非全都束手待毙,他们为了保家卫国,或慷慨战死,或从容就义,其事迹可歌可泣。

2、夏明翰

1928年初,中共党员夏明翰被党调到湖北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由于叛徒的出卖,同年3月18日不幸在武汉被捕。3月20日清晨,他被敌人押送到汉口余记里刑场。

当敌执行官问夏明翰还有什么话要说时,他大声说:“有,给我拿纸笔来!”28岁的夏明翰在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愤然诗句后慷慨赴死。

他的遗言为千万人记忆,然而很少有人记得,在他赴死的一年前,1927年的春天,夏明翰在听闻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的消息后,悲愤地写过:“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一年以后,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将“骨气”两个字深深地烙入中华的脊梁。

3、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 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

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第6班5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

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4、赵一曼宁死不屈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

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5、朱自清

我国着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

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