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SSD硬盘不建议分区,除非足够大(比如1T),所以SSD分区的问题这里不与讨论。
下面内容只针对机械硬盘。
首先,通过分区,可以将一块硬盘分为速度不相同的几个独立区域。机械硬盘的技术特性决定,
越是靠前的存储空间,读写速度越快;
越是靠后的存储空间,读写速度越慢;
因此,给硬盘分区之后,可将对读写速度不敏感的文件放到最后面那个分区,将对读写速度敏感的文件放在靠前的分区。比如音乐、视频、电影等【线性播放】的文件,可以放在最慢(最后)的分区。
如果不进行分区,文件在硬盘中的真实位置是在【速较快的区域】还是【速度较慢的区域】,很难人为控制,这就可能会出现【速度不敏感的文件】占用了【速度较快的区域】,这个【好位置】被【不需要这么快速度的文件占用了】,【好位置】就浪费了,多可惜啊!
其次,分区有利于根据文件的类型、使用频率、用途等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分区保存,有利于整体的性能保持和维护。
例如:我们可以将需要频繁修改的文件放在【D分区】(比较靠前,比较快),将不需要频繁修改、甚至几乎不会修改的文件放在【F分区】(比较靠后,比较慢)。
由于D分区的文件需要频繁修改、擦写,会很快在【D分区】内形成大量的碎片文件,导致读写文件的效率(速度)越来越低。
注意,碎片文件不是垃圾文件,是有用的文件,但是以碎片的形式散布在硬盘里。
因为【D分区】只占整块硬盘的一部分,那么它的起始位置(4)与终止位置(6)【之间的距离】,要小于整块硬盘的起始位置(1)与终止位置(10)【之间的距离】。当硬盘读取碎片化的文件时,磁头需要在区间内来回移动位置,那么肯定是在【4——6之间】移动位置,比在【1——10之间】移动位置要省时了。
因此,分区的好处之一是,利用分区限定硬盘读写碎片文件时,硬盘磁头来回移动的幅度,以达到缩短读写时间的目的。
第三,由于频繁修改的文件仅局限于【D分区】,我们对【D分区】进行一次【磁盘碎片整理】的时间,比【对不分区的整块硬盘】进行一次【磁盘碎片整理】要省时不少,那么就可以更加频繁地利用工作空余的时间进行【磁盘碎片整理】,保持保持最佳的硬盘状态,保持最优的读写速度。
第四,文件分类管理的思路,个人决定如何利用分区+文件夹的方式更高效、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文件,这方面不是计算机技术本身的问题,就不讨论了。
为方便大家理解【碎片】、【磁盘碎片整理】的概念,下面打个比方:
我们可以想象我们有10颗玻璃球,形成一个【完整的组合】,每次使用这个【完整的组合】时,必须10颗球一起拿出来。最优的存放方式,是把10颗球放在一起(放在同一个抽屉里)。
【碎片】化,就是将10颗球分别放在多个不同的抽屉里。碎片到极限就是每颗球都与其它球不在同一个抽屉,即:10颗球分别放在10个不同的抽屉里,那么当我们要取用这个【完整的组合】时,就需要开10次抽屉,每开一次拿到1颗球,这显然比10颗球放在一个抽屉里、一次全部拿到手,要慢得多。
【磁盘碎片整理】,相当于把抽屉里的东西全部整理一次,把原本分散的【分10个抽屉存放的10颗玻璃球】,重新【排排坐,吃果果】放到一起(一个抽屉里),达到最优存放结果,可以在需要时【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来】。而且整理的不仅是【这一组玻璃球】,而是所有的【玻璃球组合】全部被整理完毕。
分区就相当于把柜子(抽屉在柜子里)放在不同的房间,不分区就相当于把所有柜子放在同一个大房间。
【磁盘碎片整理】有一个固定规矩:整理抽屉必须以【一个房间】为单位进行,一次性完成一个房间里所有抽屉的整理。
显然,在【柜子总数】固定的前提下,房间分得越多,【一个房间】里的柜子数量越少(即抽屉数量越少),对【一个房间】进行一次【碎片整理】耗时就越少。
如果不分区,碎片整理的耗时就最多。
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删除现有的全部分区。
2、硬盘——转换分区表为MBR格式。
3、重新分区,建议不要用快速分区,方便分区时选择2048(4K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