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书之首的是《大学》。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
《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大学》一书的意思,跟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无关。在古代,它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所谓“小学”就是一门研究字义、音韵、训诂的学科,是做学问的基础。而大学,是一门研究治国安邦的大学问,也可以说是“大人之学”。
宋代的儒学集大成者朱熹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一个人要了解儒学的话,得要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所谓的“定其规模”,就是要先了解儒学的整个格局,在此基础上再去读《论语》。学完论语之后,再去读《孟子》,把精深的智慧落实到生活中。最后通过《中庸》达到一个做学问的境界,把“合适”运用到极致。
后来,朱熹把大学的原文重新做了编排,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则是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的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做完这些,朱熹又把《大学》作为四书之首加以推广和运用。时至今日,这成了朱熹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莫大功绩。
《大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门,在元、明、清700多年的历史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的内容文辞简约,条理清晰,理论严密。开篇就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接着,又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阐述了一个人从内圣到外王的方法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