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是古人施耐庵先生在其《水浒传》里面一个在人物塑造方面给后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的侠义英雄。
武松刚猛不屈,敢做敢当,为人十分仗义,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助人,知恩图报,从不向恶势力低头。同时对腐败没落的大宋王朝看的比一般起义军领袖及将领看得更深刻多,对社会上贪官污吏从不曾抱有幻想,他梁山面前选择关头豪迈地发出:杀到东京去,让那皇帝老儿那金銮宝座也让我公明哥哥来坐坐口号。表现了一个被逼上梁山的草根英雄毫无畏惧的英雄气概。
在施耐茵先生对武松的描写中,武松可称得上是整篇小说中写的最活灵活现的一位人物。他是力,勇,智结合的代表。他破了景阳岗下三杯不过岗的多年形成的约定成俗的规矩,硬是在微醉过岗途中,凭借着出色的勇气和臂力,硬是把不可一世吃掉不少人的大老虎给打死。在得知其兄长武大郎被其兄嫂潘金莲及奸人西门庆害死后,武松来了一个血溅鸳鸯楼,表现出了对不伦道德的痛恨,对其兄长武大郎深深的怀念,并把这种怀念转化为对仇人的痛恨,适应了千百年来民间所公认的法则:杀人者偿命,狼狈为奸者不得有好下场。
当然武松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尽管他作风正派,生活也很严谨,但他在一个“义”字面前,使他在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上,和投降派的首领,自己的宋公明哥哥一起走上了与朝廷为伍的道路。在替朝廷去征讨同是起义英雄的方腊起义军问题上,小说中描述的是武松把李义军的领袖方腊给擒拿了,而方腊也由此魂断断头台。说起来这实乃是一种阶级的局限,当然我们不可去苛求古人,去要求施耐庵先生去写得完美。但不管怎么说,武松给后人的吸引力,洞察力及警示力,可以说要优于《水浒传》中其他人物的描写,这让人明目在心,武松的英名千百年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