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维丰富敏感,更富于幻想,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在绘画上尤为体现出儿童的心理特征。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时,如认识不足,不能合理地评价学生创作中一些新奇怪异的东西,不能以儿童的心态去看待儿童画创造,或说学生画得不像,或说学生乱画,或质问学生到底画的是什么等。学生创作本是无意的,是自然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师的怀疑质问态度,会无形中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拘束、谨慎感,淹没了儿童创作的灵性,使学生产生画画难的感觉。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方法是启发和诱导,教师尊重学生、顺应学生心理生理发育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要避免使用成人化的模式。否则将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压抑其创造力的发展。在指导学生绘画创作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线的弯曲、形的变化、物的夸张等,教师都不能加以强求,应顺应自然,积极鼓励学生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的东西大胆地画出来。教师只需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健康向上,整体把握画面把学生创作时不规则的点、线、面全面贯通、呼应、完整起来。
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俗话说:“信心是成功的标志”。绘画创作同样需要信心。小学生在绘画创作中极易、受到周围环境和自身情绪的影响。从教育角度上来看,教师要善于造就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充满兴趣和表现欲。在这种环境中,可把学生吸引过来,削弱周边环境和自身情绪的影响。教学时,教师应着力于学生生活,尽量使用学生感兴趣的体裁、新颖的材料,创设犹如讲故事、猜谜语、儿歌、游戏等自由快乐的环境,应用夸张的表情、幽默的语气去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到兴奋、充满信心。学生在绘画创作时,也会受到知识的局限。“见多识广”,小学生知识面也是不断增加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绘画时,强结合电化教具,让学生欣赏一些美术作品,介绍一些优秀的儿童画,把画中的技法知识,色彩应用等传授给学生。教师应多举实例,多作示范,让学生懂得其操作过程。如儿童纸版画创作,教师只要把制作过程、制作方法作个示范,学生看后则一目了然;其次,也可组织学生多参观各种美术展览等,这样,学生在创作中不会感到束手无策,增强了自信心。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决不能过多批评训斥,应多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应时注意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尽最大努力减少一切不利于儿童自由绘画创作的精神束缚,应不失时机地诱导、启发学生大胆创作、培养其想象力。目前,我国的美术教学模式大多是处于“因师设课局面,”其一,以“简笔画”代替儿童画教学;其二,纯粹的临摹课代替儿童画教学;其三,以艺术家们在绘画中创造出来的变形形象替代儿童画中想象和创作的形象。这些指导方法容易使儿童画形象概念化,画面单调、生硬,使儿童画发展陷入一个狭窄闭塞的空间,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首先,应设法让学生对创作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拟题新颖,切合实际,能让学生回忆与想象;其次,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所谓教学情境,就是教师为挖掘学生潜在的智慧而创设的一个场,这个场是以“情”和“境”为依托,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兴趣为前提,以培养创造力为关键,以情感潜能为媒体,以思维训练为手段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再次,促进小学生创作思维,还有场所的要求,材料的要求,语言的要求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势利导。
四、帮助学生独立表现让学生信心十足地去想象,大胆去画都要老师精心引导,都是为帮助学生独立表现、独立创作服务。少儿犹如一颗幼苗,苗期管理要依据自然法则精心培养,如果教师一心培养小神童、小名人,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可能全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帮助学生独立表现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学生独立创作才能体现学生思想,反映学生生活,独立表现才能使学生认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逐渐加强,才能使学生绘画水平不断提高。当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疑难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侧面加以引导,结合作品欣赏、作品分析、技法、讲解、材质使用介绍等方式,增强学生独立表现能力。指导儿童绘画创作的方式大同小异,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在教学上真正体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的原则,极务开发学生潜能,训练和提示学生学生生理心理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总之,指导学生绘画创作应多给予肯定的赞扬,不要要求过高,对学生创造的作品不要干涉过多,限制过死,批评过重,否则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正如卢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他们长的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因此,美术教师在指导学生绘画创造时,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把想象力、创造力体现出来,最终达到美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