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云海大红袍做法(益禾堂云海大红袍做法教程)

云海大红袍做法(益禾堂云海大红袍做法教程)

更新时间:2024-08-05 22:24:04

云海大红袍做法

云海大红袍是一种以武夷山大红袍为原料的乌龙茶冲泡方法,旨在展现大红袍茶叶的独特香气和口感。以下是冲泡云海大红袍的基本步骤:

### 准备工具:

- 大红袍茶叶:适量(通常每次约5-7克)

- 茶具:紫砂壶或瓷壶、茶杯、茶盘、茶巾等

- 水:最好使用山泉水或纯净水,水质对茶的口感有很大影响

- 水温:接近沸腾的水,大约95°C至100°C

### 冲泡步骤:

1. **预热茶具**:先用沸水将茶壶和茶杯预热,以保持茶水温度。

2. **取茶**:根据人数和个人口味,取适量的大红袍茶叶放入茶壶中。

3. **唤醒茶叶**:向茶壶中注入少量沸水,迅速倒出,用于唤醒茶叶并清洗茶叶表面的尘埃。

4. **冲泡**:再次向茶壶中注入沸水至七分满,盖上壶盖,让茶叶在水中舒展。

5. **浸泡时间**:第一泡大约浸泡30秒至1分钟,根据个人口味调整,以后每泡逐渐增加浸泡时间。

6. **倒茶**:将茶水倒入每个茶杯中,尽量保持每个杯子中的茶水量一致。

7. **品鉴**:品鉴时可以先闻茶香,再慢慢品尝茶汤的味道。

### 注意事项:

- 大红袍茶叶属于乌龙茶,可以多次冲泡,每次冲泡后都会有不同的风味变化。

- 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坏茶叶,影响口感。

- 倒茶时要尽量贴近茶杯,减少茶香散失。

- 品饮时可以观察茶汤的颜色,闻茶香,品味道,感受茶叶的回甘。

云海大红袍的冲泡是一种享受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调整,你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口味的冲泡方法。

做法

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萎凋:萎凋是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其标准为新梢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5%。此过程对大红袍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关系极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萎凋时,将鲜叶置于谷席、布垫等萎凋器上,摊叶厚度1~2kg/m2。阳光强烈时要二晒二凉,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青气不显,清香外溢,叶质柔软,手持茶梢基部,顶叶能自然下垂为度

做青:做青是形成大红袍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合的过程,其技术性极强,一方面促使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进行速度。做青时要以特有的手势摇青。将水筛中的凉青叶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摇后静置,使梗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摇青次数和时间,视青叶的变化(香型与叶色)而定,俗称“看青做青”。在后半阶段,必要时辅以“做手”,弥补摇青不足。“做手”乃甩双手左右将叶互碰,反复数次,但不可使劲用力,动作力求自然。一般摇青规律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多摇少做。优质原料,则只摇不做

判断做青适度与否,通常于亮处透视第二片叶,以叶面呈亮黄色,叶缘呈焦枯色,近叶缘之叶内呈淡黄色,靠近主脉及叶柄处呈淡黄绿色,俗称“三节叶”为做青叶的理想状态。前期较嫩原料,叶片由于失水不平衡而收缩面叶下凹的“汤匙形”,以手触之,柔软如棉;后期原料硬化则有刺手感。嗅之,青草气逐渐为花果香所替代,清香向熟香转化,即谓之兰花香,具有幽而清,浓而不浊、香甜扑鼻之感。做青在岩茶制作中占有特殊地位,费时最长,一般需要8~12h。若操之过急,苦水未清,则会给茶汤滋味带来不良影响

杀青: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工序提供基础条件。其杀青标准:叶态干软,叶张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出青时需快速出尽,特别是最后出锅的尾量需快速,否则易过火变焦,使毛茶茶汤出现混浊和焦粒,即俗称“拉锅”。杀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温,后期低火低温出锅

揉捻:揉捻是形成武夷岩茶外形和影响茶叶制率的主要因素。揉捻时应做到:杀青叶需快速盛进揉捻机乘热揉捻,以便达到最佳效果;装茶量需达揉捻机盛茶桶高1/2以上至满桶;揉捻过程掌握先轻压1~2次,即采用轻-重-轻,以利桶内茶叶的自动翻拌和整形。初揉后即可投入锅中复炒,使茶条回软利于复揉,又补充杀青之不足。并使已外滥的茶汁中之糖类、酶类等直接与高温锅接触,起轻度焦化而形成岩茶的韵昧,时间虽仅30s,却对品质起很大作用。复揉除使条形紧结外,还能提高茶汤浓度。复揉手法与初揉相同,揉20余下即可进行“走水焙”

走水焙:岩茶“走水焙”在一个密闭的焙间中用培笼进行。在各个不同温度(90~120℃)的焙窟上以“流水法”操作。使复揉叶经历高、低、高不同温度的烘焙,达六七成干下焙。整个过程10多分钟。速度快、工作紧张,故又称“抡水焙”

簸扇、凉索与拣剐:走水焙下焙后,簸扇去片末,然后摊凉5-6h,以增进后熟作用,使滋味醇和、色泽沙黄而浦润。再经拣剔去除梗与茶朴,即可复培

炖火与趁热装箱:拣剔后的茶条先以90~100℃的培温复焙1-2h,再改用70~90℃低温“文火慢炖”。这是武夷岩茶特有的过程、对增进汤色、耐泡、滋味醇和、香气熟化等有很好效果。最后趁热装箱,也是一种热处理过程,对品质也有一定良好影响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