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江苏高考语文
姓鲁
一
西元二零一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就是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在其专设网站及一六八八七七九九声讯电话公布全省五十万考生高考成绩的第二日,我独在QQ上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高考语文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江苏考生考前多练过先生的模拟。”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命制的模拟,大概是因为所谓百校联考的缘故,销行一向就甚为红火,在那样的学习艰难中,欣然选择了联考模拟的就有他们。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考生毫不相干,但在教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名师高徒”,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见的并非语文。五十万考生的泪,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专家教授的圆滑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我将深味这非语文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考试院,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高考语文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二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分数,敢于正视淋漓的眼泪。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应试教育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讲坛教书;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六月七日也已有三四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三
今年这五十万江苏考生之中,没有一个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他们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他们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见证了江苏语文之死的中国的青年。
语文试卷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六月七日我在一中考场,作为流动监考替补上场的时候。我知道第一门考试就是它;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五十万考生绞尽脑汁,集体“拒绝平庸”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张试卷告诉我,说:这就是高考语文。其时我才能将语文和试卷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代表江苏水平,为众多高校选拔优秀学生的语文试卷,无论如何,总该是难度相当、科学严密的,但它却怪招迭出、漏洞宛然。待到那个叫王旭明的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给作文题颁了“《拒绝平庸》最平庸”的奖之后,我才始来再审这份卷子,于是心中的拔凉就较多了,但是考生们还是隐忍着,态度很无奈。待到高考成绩公布,传言全省均分八十又一,几乎所有地区所有学校所有考生语文失常的时候,我才见众多考生虑及自身前途,黯然至于泣下。众多教师背起黑锅,皆言从此不会教书。总之,在我的判断里,这一次语文死了。 四
我在二十五日早晨,才知道高考语文成绩哀鸿一片的事;下午便得到消息,说阅卷组痛下杀手,把议论文判为四类卷子,而记叙文赫然高分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阅卷组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命题人有意引导考生去写的议论文,更何至于无端在南师大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它们的分数。根据总分八十一分的分数推断,满分七十的作文均分不会超过三十七分(吁请考试院公布各题均分)。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试卷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阅卷组就有话,说它们是“平庸”!
但接着就有传言,说谁让他们不写记叙文!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传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江苏语文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命题人,是带着增加难度的任务的。自然,文理平衡,适当增加语文的难度是情有可原的,谁也不会料到居然难到没有区分度。于是五十万考生都中弹了,从字形入,斜穿文学常识,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文言文想扶起,考了四个实词,三个不在考纲之列,立仆;同去的文学类文本又想去扶起,也被击,专业术语,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还能坐起来,只是后面的论述类文本“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凭空多了一个“的”字,在参考答案的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江苏语文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分数为证;可怜而无辜的五十万考生的心也死掉了,有他们各自的眼泪为证;只有一样可怜而无辜的语文教师还在讲坛上呻吟。当江苏语文从容地转辗于语文专家们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江苏课改十年的伟绩,自主命题八年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命题和阅卷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手上有着血污……。
六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分数,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民生的范畴。教育改革创新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高考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大副科语文。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七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语文专家。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命题人竟会这样地“平庸”,一是阅卷人竟至如此之“拒绝”,一是考生临场竟能如是之淡定。
我目睹江苏语文的消亡,是始于近几年的。命题的主张议论文,阅卷的主张记叙文,一个持刀,一个执俎,鱼肉考生。至于这一回在一百六十分的试卷中“批”出八十一分的事实,则更足为江苏语文的耻辱,虽高调要为语文教学导向,而全然不顾语文教学实际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于让师生心死。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吗?真的猛士,凭什么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江苏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