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登泰山明杨继盛古诗注音与释义

登泰山明杨继盛古诗注音与释义

更新时间:2023-04-26 19:51:32

登泰山明杨继盛古诗注音与释义

登泰山(张养浩)拼音版注音:

  fēng yún yī jǔ dào tiān guān , kuài yì shēng píng yǒu cǐ guān 。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wàn gǔ qí zhōu yān jiǔ diǎn , wǔ gēng cāng hǎi rì sān gān 。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xiàng lái jǐng chù fāng zhī ài , jīn hòu cháo jū yì jué kuān 。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xiào pāi hóng yá yǒng xīn zuò , mǎn kōng shēng hè xià gāo hán 。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登泰山(张养浩)翻译:

  伴着和风、轻云一口气登上了南天门,平生能有如此美妙的游览令人多么高兴。

  终于看到了“齐烟九点”的古老奇观,也一睹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美景。

  以前居住狭窄知识浅薄犹如井底之蛙,今后就算住到鸟巢好像也会觉得海阔天空。

  笑拍着洪崖仙人的肩膀咏唱新歌,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与大地、与泰山共鸣。

  登泰山(张养浩)赏析:

  诗人将自己融入诗中,因为泰山的高大,反观到自己的渺小,提出要宽广胸怀,站到高处,去实现一种崭新的自我。这也是“诗言志”这样一种境界。 全诗充满一种新鲜、壮美的人生体验,和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与诗人入仕后的成熟、洞彻世象的老练迥然不同。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谥文忠。尊称为张文忠公。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张养浩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平民家庭,其曾祖以上的事迹已无可考。所可知者就是其祖父张山曾经从戎,其父张郁弃儒从商,所以积攒了一定的资产,为幼年张养浩的就学创造了经济基础。后因子贵,追封通议大夫(正三品) 、吏部尚书(正三品)、上轻车都尉(正三品)、济南郡侯(正三品);母亲许氏,后追封济南郡夫人。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寒食节前后,张养浩生于济南历城县一户富裕人家。根据其后来作品《双调胡十八》中自述:“从退闲,遇生日,不似今,忒稀奇。正值花明柳媚大寒食,齐歌着寿词,满斟着玉杯,愿合堂诸贵宾,都一般满千岁。”判断其生日大约在寒食节前后。

  至元十三年(1276年),外祖父许氏一家从济南迁徙至江南,7岁的张养浩随母亲送行到城西。在路上捡到别人丢失的财物,失主已经走远了,养浩又追上去交给失主。

  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岁的张养浩,读书学习非常,经常昼夜不辍,父母担心他太过用功累坏身体就制止他,而他白天把书默默地背诵,晚上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读书。

  至元十九年(1282年),母亲,外祖父相继去世,父亲又续娶尚氏,为养浩的继母。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