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醉翁亭建筑的建筑风格(醉翁亭保存最古老的建筑)

醉翁亭建筑的建筑风格(醉翁亭保存最古老的建筑)

更新时间:2024-08-07 10:38:23

醉翁亭建筑的建筑风格

醉翁亭内建筑风格有其特色,采用粉墙、漏窗、洞门、曲流、细木柱、鹅颈椅、小青瓦屋等江南园林和民居的处理手法,雅致潇洒,别具一格。             此外醉翁亭的梁架等处还有绘制的彩画。

亭下木质阴影部分,用绿色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这种色调在夏天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

醉翁亭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这是我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只用几根柱子撑起整个建筑,使其形成一种“亭亭玉立”的形象。

醉翁亭依山傍水,幽雅而宁静。这里古树婆娑,亭台错落,青山如画,碧水潺流,环境十分优美。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

醉翁亭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这是我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只用几根柱子撑起整个建筑,使其造成一种“亭亭玉立”的形象。

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又有很好的实际功用,又可以使亭子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各种功能要求。比如通风,使其成为歇脚乘凉的好场地;还可以借景,坐在亭下,亭子周边的山林风光尽入眼中。

醉翁亭的屋顶也非常具有特色。我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学会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诗经》里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我国很早就已经注意到舒展如翼的屋顶之美。

醉翁亭便是使用的这种如鸟翼伸展的檐角造型,使整个醉翁亭给人以轻巧欲飞之感。这种美在本质上是时间进程的流动美,在个体建筑物上表现出来,显出线的艺术特征,形成微翘的飞檐。

这种飞檐使本应沉重向下压的房顶,反而随着线的曲折,显出向上挺举的飞动轻快,宽厚的台基使整个醉翁亭体现出一种清理协调、舒适实用、有鲜明节奏的感觉。

醉翁亭玉立于琅琊山林之中,灰瓦红木柱,别有一番风致。

由于木料易腐朽,所以建筑大师们就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以保护木质,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所以醉翁亭的柱子都是大红色,在山林中十分醒目。

此外醉翁亭的梁架等处还有绘制的彩画。醉翁亭下木质的阴影部分,用绿色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这种色调在夏天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

醉翁亭中后来还立有欧阳修的塑像,其神态安详。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3个字。在亭前九曲流觞,流水不腐。

离亭不远,有泉水从地下溢出,泉眼旁用石块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后汇入山溪。水池一米见方,池深两尺左右。池上有清代知州王赐魁立的“让泉”两字碑刻。

让泉水温度终年变化不大,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所以又被称为“玻璃泉”。出亭西,有欧公手值的“欧梅”,千年古树高达10多米,枝头万梅竞放,树下落红护花。

宋代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期间,还在醉翁亭的不远处修建了丰乐亭,并写下了《丰乐亭记》等脍炙人口的名篇,所以人们说:“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

丰乐亭面对峰峦峡谷,傍倚涧水潺流,古木参天,山花遍地,风景十分佳丽。关于丰乐亭的兴建,欧阳修在《与韩忠献王书》中告诉友人:

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换,构小亭于泉侧。

文中称自己发现了一眼泉水,泉水清冽,而且所在的丰山也十分美,所以在泉的旁边建造了一个小亭子,将泉取名为“丰乐泉”,亭取名为“丰乐亭”。“丰乐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

并且,欧阳修为此还写下了《醉翁亭记》的姐妹篇《丰乐亭记》,还以《丰乐亭游春》一诗记载与民同乐之盛况。

诗写道: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知春将老,

来往亭前踏落花。

丰乐亭亭前有山门,亭后有厅堂,还有九贤祠、保丰堂等,四周筑以围墙。丰乐亭内有苏东坡书刻的《丰乐亭记》石碑、吴道子画的《观自在菩萨》石雕像,保丰堂内有明滁州判官尹梦璧所作的《滁州十二景诗》碑刻,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珍品。

文以山丽,山以文传,自从欧阳修写下《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后,醉翁亭所在的琅琊山声名日隆,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纷纷前来探幽访古,题诗刻石。

北宋太常博士沈遵也慕名来到了醉翁亭,观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欧阳修亲为配词。

事隔数年之后,欧阳修和沈遵重逢,沈遵操琴弹《醉翁吟》,琴声勾起了欧公对当年在亭间游饮往事的追忆,欧阳修还作诗《赠沈遵》以赠。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时期末年,知州唐俗在其旁建同醉亭。二贤堂也是在这一时期建造起来的。

在醉翁亭的北面有3间劈山而筑的瓦房,隐在绿树之中,肃穆典雅,这就是“二贤堂”,初建于1095年,这是纪念欧阳修和王禹偁两位宋朝太守而建的。

在二贤堂前有一副对联:

驻节淮南关心民癀

留芳江表济世文章原堂已毁,存留下来的二贤堂为后来重建。堂内有两联,一是:

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

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二是:

醒来欲少胸无累

醉后心闲梦亦清

这两副对联既表达了人们对两任太守皆因关心国事而被贬谪滁州的愤愤不平,又表达了他们对两位太守诗文教化与民同乐的精神的敬佩之情。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出身贫寒,资性敏悟,勤奋苦学。在文学上欧阳修以韩愈为宗,力扫晚唐五代文学的奢靡之风,提携了王安石、苏轼等一大批精英。

另外,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北宋时期就占了6家,而且除欧阳修本人以外,其余5家都出自欧门,欧阳修不仅成就非凡,而且人品高尚,一直令人景仰不已。

所谓二贤者,欧阳修和王禹偁是也。欧阳修自不待言,王禹偁,宋初文学家,一生刚直敢言。滁州历史上曾属淮南国,欧、王两人都曾在滁州做过太守,故有此名句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