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代《榕城考古略》记载:福州城“子城之门有七:南虎节门,门外(南)还珠门,东南安定门,东康泰门,西丰乐门,门内宜兴门,西南清泰门;另外罗城之门有六:南利涉门,东南通津门,东海晏门,东北延远门,北永安门,西北安善门,西南清远门;夹城之门六:南宁越门,东南美化门,门内水步门,东北井楼门,北严胜门,西北遗爱门,西迎仙门;外城之门六:南沙合门,东南通仙门,东行春门,东北汤井门、船场门,西怡山门。此宋时之门也。”城内有七重门,自南而北依次排列。
《榕城考古略》载:“宋时,自南台(指仓山岛)渡江十里,次合沙门(外城门今茶亭街北),次宁越门(今南门),次利涉门(今安泰桥北),次还珠门(宋大中祥符间,郡守严辟疆改镇闽台为还珠门,在今东街口北),次虎节门(今虎节路口北),次威武军门(旧址在今鼓楼,唐观察使元锡建,宋郡守元绛更辟双门,明代更名第一楼),次都督府门(唐上元二年即761年创,旧址在今鼓楼第一中心小学门东),丽谯,凡七。”程师孟诗曰“七重楼向青霄动”,王尚书诗云“七楼遥直钓龙台”,都说明七重城楼的高大雄伟。北门曰遗爱门,因纪念郡守元绛而名。政和五年(1115)利涉门发生火灾,城内仅存6个谯门。
明代时,福州城辟有七道城门,分别号为南门、北门、东门、西门、水部门、汤门以及井楼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