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这个成语故事来源于中国古代历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违背正道、忤逆天道是会招致恶果的,同时也教育人们要遵守道德规范,不做违背良心和道义的事情。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齐国有个名叫管仲的著名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管仲有一个好朋友名叫鲍叔牙,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在齐桓公登上王位之前,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管仲分属不同的政治阵营。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协助下成功登上王位,即齐桓公。齐桓公想要任命鲍叔牙为宰相,但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他认为管仲的才能远远超过了自己。
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任命管仲为宰相,并称他为“仲父”。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逐渐强盛起来。然而,管仲曾经效力于齐桓公的政敌,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尽管管仲曾经有过“大逆不道”的行为,但鲍叔牙并没有因此而否定他的才能和品德。他坚信管仲能够辅佐齐桓公成就一番事业,所以他向齐桓公举荐了管仲。最终,管仲没有辜负鲍叔牙的信任,使齐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需要摒弃个人恩怨和偏见,从大局出发,遵守道德和道义的原则。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才能和品德,不应该因为一时的过失而否定一个人的价值。
大逆不道讲的就是说养了个不懂孝顺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