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的身世不详,仅知她是项羽身边的美人,常伴随项羽左右。
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被刘邦、韩信、彭越、英布四面八方大军合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城南沱河北岸城后村),身陷十面埋伏,兵孤粮缺,夜闻四面楚歌,楚军士气尽失。项羽认为大势已去,帐中酌酒,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唱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最终垓下之战,项羽自杀身亡。但史书没有记载虞姬的结局。后世文艺作品通常设定为,虞姬自杀殉情。
关于虞姬的坟墓,《括地志辑校》中记载在濠州定远县东六十里。但《太平寰宇记》认为是在濠州锺离县东南六十里。《方舆胜览》则写到:“虞姬冢在定远县南,今宿州也有墓,相传是灵壁葬其身,此葬其首。”
【寻欢评断】
美人虞姬,不啻巾帼英雄也!
少时乡间,对霸王和虞姬有不少野史轶闻。我的一位长辈曾对我讲起——楚霸王项羽绝世英雄,力能扛鼎,乃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牛到什么程度呢?身上的汗毛就想钢针一样坚硬!!!
这样的汉子应该是讨不到老婆的,可是虞姬不怕扎,所以她做了霸王的老婆。这些虽是传说,却反映出民间对这二位历史人物,是充满温情的。关于虞姬的史料虽乏尚可陈,但真实存在应无疑问。
史书中对虞姬的记载的较少,甚至连本名、种族、出生地、生卒时间、与项羽相识的时间、与项羽相识的过程最终结局全都没有记载。西汉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里仅记载道:“有美人名虞。”因此后来就出现了两种说法:一是有人推测“虞”是美人的名;二则推测“虞”是美人的姓,《辞源》备有此说。而“虞姬”则是后人对其的称呼,关于“姬”这个字,也有一定的说法,体上有两个含义:一是“姬”就是她的姓;二则是“姬”是古代妇女的美称。虞姬的姬可以归为第二义,即美称。总而言之,人们只能得知虞姬的姓名与“虞”字有关,而她的真实姓名,却成为了一个谜团。
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
此时,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了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史称《复垓下歌》或《和垓下歌》。此诗《史记》、《汉书》都未见收载。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则加以引录。《楚汉春秋》为汉初陆贾所撰,至唐犹异。刘知风、司马贞、张守节都曾亲见,篇数与《汉书·艺文志》所载无异。本诗既从此书辑出,从材料来源上说,并无问题。有人认为汉初不可能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颇疑其伪,但从见载于《汉书·外戚传》的《戚夫人歌》及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的《长城歌》来看,可知秦汉时期的民间歌谣,不乏五言,且已比较成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二《考史》认为此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五言诗,认为其在中国诗歌史上地位之重要,但仍待更多证据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