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陕西的三大剧种

陕西的三大剧种

更新时间:2023-05-30 20:37:03

陕西的三大剧种

陕西三大剧种当然是秦腔、眉户、碗碗腔。

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之一。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2006年5月20日,秦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眉户戏,即眉鄠,或称"迷糊"、"迷胡"、"曲子戏"、"弦子戏",是陕西省主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眉户盛行于关中,而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和宁夏等部分地区也有流行。眉户以其曲调委婉动听,具有令人听之入迷的艺术魅力而得名。

碗腔是陕西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又名“灯碗腔”,“阮儿腔”。前者因击节乐器小铜碗和演皮影需用灯盏照亮子而得名;后者因主奏乐器阮咸而得名。1958年易名“华剧”,一般仍称“碗碗腔”。碗碗腔在形成过程中吸收老腔的艺术成分较多,为与老腔相区别,关中东府人又称其为“时腔”,主要盛行于陕西渭南(及其下属的大荔县朝邑镇)和西安、户县、绥德、米脂、洋县、西乡等地。山西晋南及晋中的孝义,河南西部的灵宝、陕县、卢氏,甘肃的兰州等地也有流行。代表剧目:《金琬钗》、《香莲佩》、《春秋配》、《十五庙》等。2006年5月20日,碗碗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