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之歌》是贵州侗族大歌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种无指挥、无伴奏的混声合唱歌曲,它的合唱形式是“一领众和”,即高声部由两歌手轮流领唱,低声部由众人和唱,里面有男声、女声和童声,它们的声音或冷静浓厚、或清脆高丽、亦或娇柔稚嫩,各具特色。它的传承与保护在现代社会显得更加重要,是侗族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现代的民族音乐创作提供了创作灵感和创作源泉。
《蝉之歌》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的范畴,一领众合的演唱,使得声音谐和明亮、音色多变,十分动听,其演唱特点更是独具一格,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1.模拟自然之声
2.演唱的共鸣:演唱时运用鼻腔共鸣是侗族大歌《蝉之歌》的一个亮点,也是《蝉之歌》的特色所在
3.演唱的呼吸方法:民族声乐演唱时的呼吸方法是以“吟”的呼吸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吟”的行腔方式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行腔流畅,声音圆润平滑,这与侗族大歌《蝉之歌》的表现特点基本是一致的
4.舌尖颤音的运用:舌尖颤音是一种具有模仿行为的特殊声音技巧。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运用较多,这一技巧在侗族大歌《蝉之歌》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5.演唱的语言特点:言是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民歌语言源自生活,高于生活。语言和旋律高度地契合,对民歌的内涵和艺术表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侗族大歌所在的区域地处我国西南片区,其语言风格是典型的南方方言语种。其内涵丰富、音韵流畅、音调优美,是重要的南方方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