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等人放风筝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而是还保留了放晦气这一古老江南风俗习惯。因此,林黛玉等人在放风筝时,不管风筝如何玲珑好看,最后都必须剪断牵线,让它飞走,“一年放它几个”把一身的晦气放飞掉。
放风筝一开始和原始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在原始社会长期处于生产力十分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没有能力抵抗疾病以及各种自然灾害侵袭,因此产生了崇拜神灵,祈求天赐好运的心理,这种信仰表现在各个方面,在放风筝上也有所寄托。江南人们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又故意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认为这样就会放走“晦气”交上好运,达到“消灾祛难”之意。
林黛玉放的风筝是美人风筝,她在放风筝时说:“这一放虽然有趣,只是不忍。”这种“不忍”的思绪,与她写的诗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比如《桃花行》中“泪干春尽花憔悴”、“叹今生谁拾谁收”,暗示黛玉将在春末泪尽而亡。
有意思的是宝玉的风筝也是美人,黛玉的美人风筝放走以后,宝玉是这么说的:
“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做伴儿罢。”
于是宝玉把自己的风筝也用剪子剪了,这里的暗示就相当明显了。可见在黛玉泪尽而亡之后,宝玉还是一心挂念于她,“终不忘外仙殊寂寞林”,最终放弃了宝钗等人而为僧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