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嗲”(音近di觀)与“作”(沪音近zò)在吴方言中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可以讲是一对活宝,既是近义词,又可以算为反义词。“嗲”的词义较广,小女人的娇气、妩媚可以讲作“嗲”。苏州人讲话细声细气,而宁波人讲话石(音近sé)骨铁硬,于是沪上有“苏州嗲妹妹”,“宁可与苏州人吵架,不可与宁波人讲张”之谚;小孩向大人、小女人向大男人表示出小鸟依人、百般妩媚则讲作“发嗲”、“嗲声嗲气”。“嗲”又可以当作“好”,如“依迭件衣裳嗲来,穿了依身上邪气大气”。
物极必反,如果嗲发过了头,就会令人讨厌,变成了“作”。上海人指责女人太“作”,常讲:“迭只女人‘作’来要死,伊拉老公被伊‘作’得来屋里也勿想蹲。”常用的词有“作天作地”、“作死作活”等。
实际上“zò”的正确书写为“斫”。
“斫”字从石从斤,斤就是斧头,“斫”的本义就是石制斧头,其动词就是用石斧砍、斩。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凡斫木、斫地、斫人,皆曰斫也。”用石斧斫木、斫地可以理解,但“斫人”就不易理解了。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康熙字典》等均引用汉代扬雄《方言》中的一段话:
扬、越之郊,凡人相侮以为无知,或谓之“斫”。
这也许是对“斫人”的最好解释,“斫人”并不是砍人,而是用语言侮辱、烦闹他人。“扬”即古扬州,今江苏扬州,“越”为古越州,今浙江绍兴,古扬州和越州大部分地区是吴语区,可见吴方言中的“zò”应该写作“斫”,是吴方言中保存的古音古字。
苏州话嗲多指女性说话,动作,形态等比较娇气妩媚,有时也指故意做作发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