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九年春,天子使南季(周天子的大夫,南为姓氏,季为字,清代有学者认为是周文王的儿子南季载的后人)来聘。
译文:鲁隐公九年春季,周桓王派大夫南季来鲁国访问。
三月癸酉(农历十一日,公元前714年3月27日),大雨,震电。庚辰(农历十八日,公元前714年4月3日),大雨雪。
挟(人名,鲁国大夫,没有记载族人的姓氏,杜预认为是没有得到君主赐予族氏)卒。
译文:鲁国大夫挟去世。
夏,城郎(鲁国有两个郎城,此处为鲁国都城曲阜近郊的郎城,隐公元年费伯所筑郎城较远)。
秋七月。
冬,公会齐侯于防(鲁国有两个防地,此处为东防,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东北四十余里)。
【传】
九年春,王三月癸酉,大雨霖以震,书始也。庚辰,大雨雪,亦如之。书,时失也。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平地尺为大雪。
译文:鲁隐公九年春季,周历三月十一日,大雨持续许多天,并且电闪雷鸣,《春秋》记载了大雨开始的这一天。十八日,又持续下了几天大雨并伴有大雪,《春秋》也只记载了开始的这一天。《春秋》记载下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是因为天气状况不符合当时时节气候条件。凡是下雨,连续超过三天就称为“霖”。凡是下雪,平地雪深一尺就称为“大雪”。夏,城郎,书,不时也。
译文:夏季,在郎地筑城,《春秋》记载下这件事,此时正是农忙时节,不宜动土修城,因此不符合时节,妨碍了农业劳动。
宋公不王(不朝)。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伐宋。宋以入郛之役怨公,不告命。公怒,绝宋使。
译文:宋殇公不朝见周桓王。此时郑庄公正担任周王室的左卿士,于是用天子的名义讨伐宋国,郑国攻打宋国。宋国因为隐公五年时郑国攻入自己国都外城,而鲁隐公没有派兵救援的事情,一直心存怨恨,所以没有向鲁国告知这件事。鲁国曾在隐公七年替宋国攻打邾国,而宋国依然对前事心存芥蒂,因此鲁隐公十分气愤,从此以后与宋国断绝使者往来。
秋,郑人以王命来告伐宋(前次郑国攻打宋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此时为郑国谋划再一次攻打宋国)。
译文:秋季,郑国用周天子的名义来鲁国告知攻打宋国的事情。
冬,公会齐侯于防,谋伐宋也。
译文:冬季,鲁隐公与齐僖公在防地会见,共同谋划攻打宋国的事情。郑庄公没有来相会,与北戎侵扰边境有关。
北戎(为位于今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一带的大戎、小戎或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的茅戎)侵郑,郑伯御之。患戎师,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轶(突然绕前袭击)我也。」公子突(即郑历公)曰:「使勇而无刚(不因为后退而感到羞耻)者,尝(试探)寇而速去之。君为三覆(埋伏的士兵)以待之。戎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先者见获,必务进;进而遇覆,必速奔。后者不救,则无继矣。乃可以逞(解,指忧患解除)。」从之。
译文:北戎人攻打郑国,郑庄公率兵抵御他们。郑庄公担心戎兵力量强大,说道:“他们是步兵,我们是车兵,我担心他们从后面突然绕到我军阵前袭击我们。”公子突说:“派遣勇敢但不担心气节的士兵,试探性的和敌人接触后就立刻后退。您就设下三批伏兵等待他们。戎人的军队轻率而且无秩序,贪婪而不团结,打胜后因争夺利益而互不相让,失败以后因贪生拍死而互不相救。前面的部队见到有利可获,一定会全力前进;前进后遇到埋伏,一定会快速奔逃。后面的部队不去救援,敌人就没有后援了。这样就可以解除此时的忧患。”郑庄公听从了这一建议。
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郑国大夫)逐之。衷(通“中”,中断的意思)戎师,前后击之,尽殪(歼灭)。戎师大奔。十一月甲寅(本月无甲寅日,疑记日有误),郑人大败戎师。
译文:戎人军队的先头部队遇到埋伏后迅速奔逃,祝聃率军追赶。三处伏兵将戎人的先头部队截成数段,前后夹击,全部歼灭。戎人的后续部队拼命奔逃。十一月的某一天,郑国将戎人部队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