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乌栖曲被称之为谪仙人的诗人是谁(号青莲居士又称谪仙人的诗人是谁)

乌栖曲被称之为谪仙人的诗人是谁(号青莲居士又称谪仙人的诗人是谁)

更新时间:2024-06-25 17:47:50

乌栖曲被称之为谪仙人的诗人是谁

乌栖曲谪仙人的诗人是李白。

《乌栖曲》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通过日暮乌栖、落日衔山、秋月坠江等富于象征色彩的物象,暗示荒淫的君王不可避免的乐极生悲的下场。

全诗在形式上作了大胆的创新,借旧题的歌咏艳情转为讽刺宫廷淫靡生活,纯用客观叙写,不入一句贬辞,但讽刺却很尖锐、冷峻、深刻。

我们都知道李白被人称为“谪仙人”,为什么这么称呼?有传说是这样的:在刚进长安的李白遇到当朝老臣贺知章便献上了《乌栖曲》在内的一些诗文,受到了贺知章的赞赏,并惊呼其为“谪仙人”。但这个故事真的靠谱吗?谪仙人究竟指的是什么?那我们还是从《乌栖曲》的解读开始……

一、《乌栖曲》简析

《乌栖曲》原文是这样的: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这首诗从文本上来看,由于其并未用什么生僻古奥的词句和典故,使得全文较容易理解。通读此诗,好似是在写吴王和西施在欢饮达旦之后对快乐结束之后遗憾,实际上是在淡淡忧伤的表达里感慨着在酒色欢饮的王国(王朝)命运将尽的哀伤,就好像乌鸟的栖息、就好像秋月的隐没,就好像欢饮的必然结束。如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那样,衰亡往往之后把它放在一片歌舞升平的背景下,才会显得那样的可叹。而正是因为这样的讽喻,使得有人在评价《乌栖曲》的时候说它“深得《国风》之体”。

在简单介绍完了《乌栖曲》的文本和立意后,我们来看看此诗的写作目的,而要了解写作目的就得了解写作时间。而目前可以看到的《乌栖曲》的写作时间有两个,一种认为是在开元十四年,还有一种认为是开元十九年。不过笔者在查阅相关材料发现,大多数有关李白作品的年谱里都认为《乌栖曲》的写作年代是开元十四年。而且根据《李白年谱》考虑,开元十四年时李白“自金陵至广陵,又东南游苏州、杭州、越州、台州,东涉溟海,然后回舟北上,复至扬州……”而开元十九年的李白大约是活动在长安、洛阳周边,因此通过李白的地里活动范围来看,也应该是写作于开元十四年。

那么写作背景又是什么了?也就是在此时写作的前一年开元十三年,唐玄宗封禅泰山,由此大唐进入最为鼎盛的时期,此时期最为明显的就是人口达到唐朝的峰值而粮价极为便宜,更重要的是当时是有着“燕许大手笔”之称的张说为宰相,可以说虽然当时唐玄宗已有怠惰和骄傲的倾向,但整个国家和统治还是非常稳定、健康的。由此可以否定关于《乌栖曲》写作目的是通过说吴王和西施的故事,讽刺唐玄宗荒淫误国的说法。

那关于《乌栖曲》的写作目的到底是什么了?笔者在查阅李白在开元十四年前后的诗作时,发现了其在开元十二年的时,准备出川离开了学习时候多年的匡山,写下了“已将书剑许明时”的雄心壮志,可见李白对当时的国家和生活的认可,因此才会认为在这样伟大的时代里(……明时),可以将自己的技艺和实力为之贡献(已将书剑许……)。可见李白如果是讽刺统治者的欢淫与社会的黑暗应该不大可能是那个时期诗人对社会的认知,当然也不大可能会“指桑骂槐”般的用吴王和西施的故事去讽刺。

但在同时期,李白漫游扬州、杭州还创作了《苏台览古》、《越中览古》,从这两篇的内容来看皆是怀古感伤之作。我们在联系古代文人不管在什么样的时代都爱发思古之幽情的特点,大概可以推论到李白《乌栖曲》的创作目的应该就是怀古之作——通过对吴王和西施的欢饮达旦,指刺君王酒色误国,用以抒发诗人怀古之情。如果非要和统治者有什么关系的话,笔者以为最多就是提醒统治者不要“酒色误国”,不过这也是文人们常用的“提醒”了。

更多栏目